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中,自由不是人的一种经验属性,而是生存个体本身的可能性.自由实现于生存个体在当下的决断行为中,并在其中创造出自我的确定性.但生存的自由不是自足的,它必须汲取超越和权威的资源,以其普遍性的整合力量来制约选择的任意性.在这一过程中,自我的确定性能够熔铸各种外在的必然性,使得自身的存在与其生活经验相统一,从而获得坚实的自由和本真的生存.  相似文献   
72.
文章认为,常州词派历代词人的读词方式有其内在的继承性。具体看来,张惠言以比兴寄托的方式读词;周济以寄托的方式读词;谭献以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方式读词;陈廷焯以沉郁的方式读词。且这种读词方式的产生主要归因于词学本身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73.
随着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量化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从发表于国内学术杂志的一些量化研究文章来看,存在着诸多对量化研究的误解和一些对统计模型使用和解释上的偏差。文章以社会科学研究中最为常用模型—逻辑斯特模型为例,详细解析了模型使用前提和参数意义,避免了科学方法的误用。  相似文献   
74.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具有浓郁的理性精神。在他看来,理性是与生存并立共生的重要范畴。理性的本性是寻求无限统一的意志,是大全各样式、真理和交往的联结。理性与生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促成生存的自我实现,理性对生存具有形式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75.
农村资金外流原因及其回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农业自身弱质性的特点,客观上造成农业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创造条件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以提升农村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无疑是当前的合理选择。有效引导资金回流,应完善信贷投入机制,推进金融创新,提供产业支撑,调整农村金融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元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6.
鲁彦周长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纠缠,这在他长篇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技巧等诸方面均有体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特点,主要归因于作家心态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中也折射出一代作家文学创作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尴尬.  相似文献   
77.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科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增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挫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等方面,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8.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建设相比,我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并落实可行性措施,抓好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出了科学判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如何理解新的历史起点的特征,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将会有助于我们正确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80.
朱洪 《学术界》2001,(3):105-114
《安徽史学》1999年第 4期刊登张小曼《“述而不作”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从张西曼挺身而出为陈独秀辩诬谈起》一文 ,是反驳我在该刊 1999年第 2期《关于历史人物传记中“述而不作”的原则》一文的。我因为手边没有该期刊 ,很久后才见到此文 ,又因无暇顾及 ,延搁了下来。但心里总有一笔文字债未了。以张小曼的呵斥口气 ,原不必复 ,然她扣到我头上的纸篓子 ,竟将我和王明、康生牵扯上了 ,且涉嫌对民主人士“是何居心” ?又上挂下连的与“文革”期间诬陷刘少奇、邓小平联系在一起 ,因此 ,不是儿戏 ,不可不答。(一 )  事情起因于拙作《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