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情怀赋能有利于夯实立德树人的文明底色,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合力,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同时,泛中心化、泛舆论化、逆全球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共同体公信力,滋扰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力,引发信仰冷漠、价值遮蔽。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在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主题、话语体系、话语传播上厚植仁爱情怀、传道情怀、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引领青年以青春智慧创造美丽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挖掘不够,没有能在文本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中详细阐发马克思对工业文明的看法。准确理解这一问题,不仅要以文本研读为研究方法,从文本文献学的角度厘清马克思叙述的理论逻辑,而且要用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深刻阐释其历史逻辑。考察这一问题,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汲取经验,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提供参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基于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展开的论析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3.
生态权利就是人们在实现生态利益、满足生态需要的过程中应当享有的平等资格.具体来看,生态权利包括生态知情权、生态享受权、生态建设权、生态利益维护权等权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就需要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同时还要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和法治措施,以及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理性地、合法地维护生态权利.  相似文献   
34.
农民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是观察农村社会矛盾及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及利益表达参与机制的缺失等种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及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培育农民协商民主意识、构建农民利益表达的平等协商机制、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等是解决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3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凝结着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智慧。讲清楚这一问题,必须实现文本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此,不仅要以文本研读为研究方法,从文本文献学的角度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叙述的理论逻辑,而且要用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深刻阐释其历史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因此,阐明这一点,有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道路上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明自觉,也有助于发挥文明进步的旗帜作用,引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6.
读图时代的全面到来深刻改变了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带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深度变革。而人类赓续的图像基因、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技术赋能图像创作与传播以及图像内蕴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成为可能。立足读图时代青年学生的新特征、新期待,要从厘清视觉图像的效度与限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图像素养、加强视觉图像资源库建设、鉴别读图时代视觉图像真伪、构建图像育人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将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  相似文献   
38.
39.
构建“智能思政”,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转型,促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人机交互的拟人化和考核评估的智能化。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和国家的重视为“智能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研究成果的涌现为“智能思政”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的深入为“智能思政”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智能思政”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创新,要找准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提升教师人机协作教学能力,引导学生适应智能学习情境,开展“智能思政”教研活动,优化“智能思政”保障体系,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