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52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中国惟一直接卷入的壁垒分明的世界性战争 ,二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重要时期。它将“五四”新文学对世界进步文化的呼应机制转换成“融入”机制 ,拉近了中国文学跟世界进步文化的“心理”距离 ,中国现代文学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世界性视野 ;它以主流形态和边缘类型在世界性和民族化上的历史互动 ,提升了艺术质量 ,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质量最高的时期 ;它的传播机制也有了质的转变 ,不仅在大陆本土上建立了新文学作品走向农民大众、市民百姓、知识者阶层等各种通道 ,而且初步探寻到了海外传播的方式 ,大大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2.
《新青年》杂志登载文学作品数量分析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新青年》杂志登载文学作品的数量、比例及其变动趋势 ,从传媒角度看《新青年》杂志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为研究者做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74.
王彦章 《船山学刊》2007,63(1):104-105
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品,是由于中国古代“诗性思维”决定的书写模式与中国古代思维结构与心理结构相契合的结果。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表明书法是作为人生境界的一种修炼途径被历代书法文人所传承的。因此,作为个体修炼最高境界的虚静,便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5.
刘永莉 《齐鲁学刊》2003,(3):128-130
老舍创作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现代性的国民人格建设理想 ;二是对敷衍、自甘堕落等国民“劣根性”作了揭露和批判 ;三是揭示了传统国民性“家国一致”的理想人格的悲剧内涵。老舍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不仅在于批判国民性 ,而且在于建设国民性  相似文献   
76.
林语堂的文化阐释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旋波 《学术论坛》2001,20(5):120-122
从对林语堂文化知识结构及文化阐释语境的分析,可知林氏后期秉持的是共时性的文化阐释观.这种文化阐释观是从逻辑的而非历史的角度诠释中西文化,它构成了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内在特征,并制约了林氏作品的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77.
李鲁宁 《文史哲》2001,(6):45-50
伽达默尔认为,从康德开始的对美的主观化和形式化的理解,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意识的自主性及其到处实现的"审美区分",不可避免地使近代美学陷入了主观化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只有重新确证美本身所包含的真理因素和艺术本身所内蕴的认识价值,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所着力论证的也正是这种美与真的原始关联。  相似文献   
7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①由此可见,句读论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该书的重点,正名、字类等内容都是为它作铺垫的。“句”和...  相似文献   
79.
不废江河万古流——对颠覆鲁迅者的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公心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反思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学术工程。然而 ,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影响下 ,近来一些作家和批评家撰文情绪化地颠覆鲁迅。能对鲁迅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虽然是一种学术自由的表现 ,但学术自由是既有颠覆鲁迅者的自由 ,也有颠覆颠覆鲁迅者的自由。学术自由的土壤应该生长出枝繁叶茂的文化果实而不应该只是堆积文化垃圾。应该承认 ,鲁迅洞见中国文化、历史与社会的深度及其自由主体之存在的深度是 2 0世纪其他作家和当今那些以颠覆鲁迅为快意的作家们所不及的 ,因此 ,对于 2 1世纪中国文学而言 ,重要的不是怎样颠覆鲁迅 ,而是更深入地学习鲁迅并争取超越鲁迅  相似文献   
80.
由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朱兰芝教授创作的长篇小说《寒风竹》,不久前出版发行。作品一经问世,迅即引起评论界的注意。它的突破传统“问题小说”的创作方式、理性而有节制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干部问题的深刻揭示和对民生疾苦的强烈关注,都使作品厚重而丰实。3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