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从“论证逻辑”出发,社会化理论着重分析行为体之间针对规范的辩论和证实。在吸收制度主义理论优点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化理论强调国家间的交往和互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规范说服”是社会化中的常用策略,有效的说服能够推动国家问社会化的发展并塑造国家新的认同和偏好。制度化与社会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国际制度为国家间的社会化提供环境与动力,而后者有助于国家间互信程度的提高,进而推动制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关于西汉的起始年代,古有定论,不成问题,但目前国内通行的教科书、工具书一般认为西汉元年即公元前206年。然而上述说法都属错误,汉元年并非西汉元年。楚汉分王是西楚立朝的客观证据。以秦接汉或以汉接秦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3.
崔华杰 《东岳论丛》2011,32(9):13-36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西方学界便对它有着学术关注,其中又以英美为主的英语国家研究最为突出。海外英文研究者群体包括英美本土研究者,也有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学者,也包括旅居海外的华裔研究者以及曾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现当代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因其所处的不同的政治环境、史学理论与思想以及研究路向,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辛亥革命爆发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比较重视政治史与外交史研究领域;第二阶段为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后期,史料文献整理、人物研究有新突破;第三阶段为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末,区域史研究成为新热点;第四阶段为20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此期研究在思想史研究出现了专门性著述并出现区域化的研究特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进入新千年后的成果却稍显薄弱。  相似文献   
104.
以品牌意识创办特色明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党内民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思想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思想问题不解决,党内民主不会有实质性的推进,设计得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得到遵守和执行,不会使党内民主得到切实的保障和有效推进。文章探讨和研究了推进党内民主的思想机制问题,提出了破除党内非党思想、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增进党内和谐思想、确立党内法治思想分别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思想前提、思想基石、思想核心和思想关键。  相似文献   
105.
106.
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虽然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爱”,但是二者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却并不相同。“七夕”蕴舍了农业文明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人民追求对称、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和提倡集体主义、谦虚谨慎、小心、委婉行事的价值观。而情人节由于其特殊的起源,反映的则是对宗教的崇拜。其中呈现更多的则是工业文明的烙印及在社会演变过程汇总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人注重的是个人主义,他们喜欢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和张扬且有些放荡的行为作风。本文对两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下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苏东剧变以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捍卫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党。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她的理论品质如何对我们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怎样与时俱进的问题 ,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追求创新的理论品质 ,对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人文精神的创新与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现代化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重任,而人文精神的创新与塑造是高校必须重视的新课题。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古往今来精神文明融会传承之处,高校应创新塑造学生对人的尊重,对人文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激情励志,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9.
产业结构可持续性调整是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协调发展又为产业结构可持续性调整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二者互为动因和结果,统一于同一历史过程。目前,通过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调整实现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0.
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责任目标管理的意义以及实行责任目标管理的程序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