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41.
劳动教育承载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回溯到马克思身体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劳化人、以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关切身心健康,培育时代新人生命健康观;劳动教育关爱自然生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文明观;劳动教育关注社会关系,陶铸时代新人公共交往观;劳动教育关怀人类命运,培育时代新人世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直面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展开需要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多维价值观,在“多重场域”的劳动实践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2.
明代后期,陆时雍和许学夷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陆时雍评诗视域较为宽广圆融,对由"才"、"情"、"理"所衍生出的诗趣都体现出推赏之意;他对诗趣的化俗为雅性、自然随意性、有无相生性、表层生发性等作出了阐说.许学夷评诗最为推尚"兴趣""对"意趣"、"机趣"、"奇趣"也表现出称赏;他对"兴趣"的偶然生发性以及性情为生发"真趣"之本予以了阐说.他们为古典诗学"趣"范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徐讦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他的小说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就已声誉斐然,然而今天的大陆读者却很少能读到他的作品.这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文章从分析徐(訏)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个性气质入手.进而阐述这种个性气质对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及表现.  相似文献   
44.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展开对无产阶级的“被抛”命运及其扬弃的阐释;阿尔都塞则围绕后期海德格尔的“让存在”境域与意蕴,型构其“偶然的唯物主义”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哲学路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境域无疑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是,它罔顾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方法论上的先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性,最终使自己陷入相同的理论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构成对任何海德格尔路向的政治存在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并以青岛开发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农民对城市的强烈向往,进城务工农民群体迅速扩大,出现一群"城市异乡者".他们努力地追寻城市精神身份认同,但在城乡文明的冲突中,他们处于悲苦和尴尬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47.
不确定性、品牌与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克服不确定性的工具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认为在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只有开创一个具有较高品牌信用度的品牌,通过该品牌影响其所在供应链的终端消费者才能最终实现该目的.  相似文献   
4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拓展和日益深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越来越表征出来,它向已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提出了空前尖锐的挑战。积极地回应这种挑战,乃是使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健全和完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无法逃避且刻不容缓的任务。有鉴于此,我刊本期特编发"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笔谈,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9.
人性是胡宏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他认为,性为天下之本,万物以性为基础。这个基础无善恶。原因在于性难言。同时胡宏提出心为天下之大本。具有认识、主宰等经验功能的心是成全本性的关键,甚至是基础,故为大本。胡宏援心证性,借用佛家所重视之心来引证、成全儒家之性,重视经验、突出实用才是胡宏哲学的中心。因此,心才是胡宏哲学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50.
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