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3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164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938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2312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常识》课教学中 ,运用“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认识周围世界 ,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原理。把有关哲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品质 ,把唯物论的世界观化为学生的血肉。同时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锻炼自己的能力 ,提高哲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基本是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同步.作为党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农村变革的带头人,农村干部是农村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住他们的精神特质、性格特征及其嬗变的轨迹,就能大体把握住新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和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带兼语的“使”和“让”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动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而“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15.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运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运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面“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16.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化表达的含义 ,而异化则可丰富归化的表达手段。异化派和归化派看不到这种相互补充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两派都片面强调各自译法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文化中的互惠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如何培养和用好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和汽车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只有校企联合共同改革,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需要·价值·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价值与利益三个范畴,是人类生活中三种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个基础性范畴。需要、价值与利益都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需要侧重的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着某种要求的矛盾关系,价值侧重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存在的客观上的一致关系,利益侧重的是客体属性对整个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他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知行并重的教育方法等教育思想对南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有重要启迪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左思风力之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晋诗人左思的诗风在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称之为“左思风力”,前人对此有较多地论述,然而就诗风形成的原因却缺乏深入地探究。本文试图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因素、性格特征三个方面对此加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把握左思其人及其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