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有助于认识教师的工作态度,解释教师的工作行为,从而为学校有效管理提 供依据。作者通过近年来工作满意度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出我国教师在整体工作满意度、侧面工作满意度和个体 因素影响的研究现状,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树立风险意识,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环境更加严峻,竞争更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促使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抵御经营风险,加强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颜面论     
颜面是由多元素多层项内容组成的多向度文化精神综合概念。故从个人、家庭、企业到国家都存在颜面问题。其礼义廉耻、自尊、个性、权利等成分若加以正确规范引导有其积极意义与价值 ;若表面化视为一种虚荣的名誉身份地位表现则易转为无形无味腐蚀剂。中国人最讲也最爱面子 ,是人情大如天、人际与人生哲学的发祥地和信奉者。它在表面人情味下往往成为各种腐败现象之温床 ,故无论个人、家庭、公司企业和国家只有育成科学合理正确的颜面观 ,才能抑丑恶扬美善 ,为自己和国家体面地生存发展争得颜面和荣誉。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条件和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基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15.
在学前教育领域,教师性别倾斜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的关注导致出现了许多关于在学前教育领域需加大男教师比例的呼吁。但是,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男教师比例高低的影响的论述一直受实证证据少的限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研究等多种方法的对照,有助于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新资料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 ,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要旨。但人类交往格局的变化 ,使这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单子式的 ,而要走向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培养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主体是教育目的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 ,我们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我们认为 ,政府对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负有主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精神     
2001年秋,我给华南师范大学01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教育概论》。这个班的学生出奇的对学习怀有热情。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听课方式是“老式”的、“传统”的,甚至显得有些“不成熟”,比如很多人约好了似的很整齐地望着老师,很像后来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朵朵葵花向太阳”。这很容易让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感到虚荣心得到满足,尤其是我这样长期讲究虚荣  相似文献   
19.
挑战与回应:科技新时代中的青年价值教育胡卫,杨雄20世纪下半叶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便是亚洲众多国家、地区鱼贯式地进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须清醒地看到,与欧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曾面临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20.
李天一个案中个体种种侵犯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自我中心、自大心理遇到挫折和青春期社会角色混乱及其相随的空虚感后所必然出现的攻击乃至反社会人格表现,是家庭、学校、社会影响下的必然结果。透视李天一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可以发现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如何促成青少年的混乱行为,通过检视其成长文化氛围中的种种相关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汲取教训、未雨绸缪,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和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