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80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300篇
管理学   35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94篇
人才学   163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4125篇
理论方法论   1948篇
综合类   32493篇
社会学   1206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874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939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223篇
  2018年   602篇
  2017年   925篇
  2016年   1208篇
  2015年   2025篇
  2014年   3120篇
  2013年   2781篇
  2012年   3172篇
  2011年   3748篇
  2010年   3569篇
  2009年   3896篇
  2008年   3502篇
  2007年   3602篇
  2006年   3417篇
  2005年   2943篇
  2004年   2397篇
  2003年   1742篇
  2002年   1362篇
  2001年   853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楚辞通释》是王夫之《楚辞》研究的代表作,在编纂体例、语言阐释、历史考订等方面尤其是思想揭橥上多有创获,在我国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次整理在全面考察存世的八种《楚辞通释》版本源流关系的基础上,以同治本为底本,力求内容全面,体例完备,校勘精审,文字、标点正确。  相似文献   
12.
四平调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是以淮北花鼓为基础,融合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方风土人情形成的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济宁金乡四平调在吸收其他地区花鼓戏的精髓,参考京剧、豫剧、评剧的腔调和表演艺术,融合济宁本地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14.
女性人格独立和两性和谐,一直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唐代以“包容乃大”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散发着独特光彩的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对强权制度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声音;肯定、施展自身的才能,都展现出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意味。并且,在男女两性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流中,展现了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以超时空的姿态契合了女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肯定唐传奇中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时代和女性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她们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追求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和谐,尚未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读《宋史·卓行》,可从中窥出若干问题与结论,其起源、背景、原因都有一定的浅析。《宋史·卓行》展现的是一种对于道义上的极力维护,道义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化上的正确轨道是对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帮助,亦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均不敢轻视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瑟瑟"以物代色,借用其明艳亮丽的色彩转喻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色彩层次,并提升了唐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为例,分析了其"类别性""强化性"和"缺席性"媒介呈现上的负面效果,并从该阶层拥有的特质条件和媒介生存境遇两方面剖析了成因,进而从国家政策、阶层自身和大众媒介三方提出了建构良好阶层形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副词"光"修饰名词曾经得到广泛关注,限定句首名词的副词"光"与名词谓语句中作状语的"光"意义和句法表现都不相同。限定句首名词的"光"表示仅从某方面考虑,与主观认识中的整体成分形成对比,促使其后的成分转换为具有话题性质和焦点性质的话题焦点。"光"具有引导和标示话题焦点的作用,是典型的话题焦点标记。话题焦点标记"光"主要出现在三种格式中,可以引导名词、动词、介词短语等充当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