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从建水紫陶装饰看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水紫陶的创作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装饰元素融入其中,凝聚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花卉、人物、诗词古文、残贴等建水紫陶装饰,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23.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花腰傣服饰形与色的特征,可以发现:花腰傣男性服饰单一的深色调与简洁大方的服装款式相搭配,体现出花腰傣民族男性强悍、刚毅、勇敢的心理特征及原始而和谐的朴素审美观;花腰傣女性服饰的形与色有一种秩序美感,在形上借鉴自然界中美妙的形态,通过大胆夸张的变形、巧妙的构思组合,在深色傣锦上绣出精美绚丽、独具特色的服饰造型图案,展现了花腰傣女性温婉优雅的特质和该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24.
云南竹建筑符号最典型的是竹干栏式建筑形态,它主要包括傣族竹楼、景颇族竹楼、德昂族干栏竹楼、傈僳族竹楼等。云南竹建筑文化符号圈中符号运动有"中心葑边缘"、"穿越边界"两种方式和串联运动、反馈运动、迭加运动、并联运动四种运动关系。  相似文献   
25.
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效用。在设计史中,对功能的不同认识是各种设计思想不断涌现的重要动力。从设计哲学的角度看,设计者必须将设计活动视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从功能的建构、获得、发挥三个方面来辨析并把握人与物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类对于物体功能的新需求,人类对功能的认识才可能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论述了3D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机械类技术基础课的挑战,分析了主干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和“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已有的成绩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工科基础 CAD 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从深层次讨论了在机械类技术基础课中引入3D 技术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有关专业课乃至整个机电学科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7.
创新教育给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的价值观、思维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的变化 ,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更新和提高 ,从而实现以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创新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在艺术世界中,介于具体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的一般本质之间的艺术现象,被称为艺术类型。本文从艺术类型学出发,系统阐述了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和自然分类体系。基于这些理论,对异彩纷呈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进行分类,建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分类体系,从系统上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科技技术和人才竞争的时代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党建工作角度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0.
被称为"中国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具有古色古香而又华美精致、经久耐用且具有较强的浮雕感的视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尾绣只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通过原始而古老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与发展着。现今,电脑绘图、刺绣等高科技在刺绣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出现,使马尾绣刺绣技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特色刺绣品的出现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马尾绣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必须要解决新技术、新材料使马尾绣的民间艺人减弱原始创作的天然进取性、马尾绣艺术品易失去纯朴、雅致的特点等问题,使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