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和学术挑战的一种回应.就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学术发展的路向而言,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转换的主要方向是:变革已有的技术理性的研究范式,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要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哲学必须开展文化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模型来改造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实现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认真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心理上没有依赖性、在精神上具有主动性、在行为上没有依附性,是具有独立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整体推进、富有天下情怀,是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自身独特的国情、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3.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充满了误读与偏见,“中国模式”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陷入了“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解释怪圈之中。西方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方法决定看法,方法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只有把方法搞对头,看问题才会不失偏颇,看法才能搞对头。科学解读“中国模式”,必选坚持“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与“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这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证法,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4.
李达的《经济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明确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通过对先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考察,揭示了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深入中国经济现状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特殊发展规律;统一考察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特殊发展规律,探讨了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实践。李达对经济学研究所采取的广义经济学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作的唯物而辩证的把握,及所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话语表述体系,对于探索中国经济的来踪去迹以及解决中国经济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正在经历急剧社会转型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当代中国,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心态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汇聚效应、从众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为此,需通过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建设和主流意识形态外在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来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26.
法制教育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是一个国家法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美国的法制教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早期以知法和守法为目的,局限于法条的解释和介绍;到今天将法制教育作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公民的重要手段,过程中有不少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之处。反思我国的法制教育工作,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重新认识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7.
汪信砚 《江海学刊》2012,(2):37-44,238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相似文献   
28.
基层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建设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存在于人类政治过程始终的官民关系,是与政治过程的客体关系相对立的主体关系,因而是贯穿一切政治的重大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的官民关系有其特定本质和发展规律,对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学学术理论体系有举足轻重的价值。社会主义官民关系构成社会主义政治统治的根本格局,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过程,其存在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政治发展状况。健全双向性的官民关系,推动官民关系走向新境界,是我国民主政治大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0.
中国道德价值观与西方道德价值观存在诸多的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中国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以德性和仁爱为显著标志,而西方道德价值观则注重个人主义和平等精神,以理性和正义著称。探其根源,二者之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经济基础、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