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741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2042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安乐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笔者想就此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基于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职前高师教育思考,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科研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3条主要途径,呈现出一种多样、综合、交叉的关系,有效地帮助本科生获得自身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为职后成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43.
思维方式深层影响着教育理论研究.从方法论的维度看,公共性的极至崇拜和公共性的完全消解的相异思维方式同时影响着教育理论思维.为避免在两极间徘徊,应寻求一个基于实践的公共的教育理论论域,以基于实践的公共性诉求来理解、探求教育理论,并以爱教育的人间关怀使研究充满活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4.
文化继承分为两个方面 :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过剩继承是指今人的认识远已超过了古人的认识 ,继承仅仅是挖掘般的考古 ,去寻找古人与今人相似的思想。欠缺继承是指古人的思想为今人所欠缺 ,它能符合和满足今人的需要 ,继承能对今天的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出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 ,可以深化人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寻求传统文化中真正值得继承的东西 ,提高继承质量。  相似文献   
45.
我国改革后的刑事诉讼审判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对抗制的合理因素 ,试图加强庭审中辩论的强度 ,进而实现“对抗求证、对抗求真”的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对支撑对抗制庭审的审前程序的研究 ,所以难以发挥改革后此庭审模式的优势 ,严重妨碍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借鉴国外预审程序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公诉案件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46.
对南京市中学生的235份有效调查问卷表明,目前中学生对自尊状况的体验多数趋于“一般化”,但都较普遍地存在对自尊的焦虑感、敏感性、渴求性、盲目性、积极性并存的特点也很明显。中学生自尊与自尊心理的发生机制源自于教师与伙伴的外部评价,又源自于自身生理状况、能力。气质与童年经历的影响,中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的平衡机制存在于对理想自我标准的坚持、修正或放弃选择。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自尊心的有效切入点是:提高知识水平、培养羞耻感、锻炼意志力、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47.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周祥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有力地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至今仍有着无法抹杀的伟大现实意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球化是经济、文化、政治全方位的发展进程,其实质与动因一以贯之变化的始终;全球化的最终归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8.
南朝刘宋年间,灾患频仍,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安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刘宋朝廷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救荒措施:灾前预防,注意重视农业,储粮备荒,兴修水利;灾中救援,采取赈济、调粮、慰抚、养恤等措施;灾后恢复,通过节约、蠲缓、安辑、放贷等恢复农业生产。最终战胜了灾荒,稳定了社会,赢得了南北朝时期少有的安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9.
论沈约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集中创作于东阳外任期间。其山水诗作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而诗中的情与景却呈现为不相交融的割裂状态,并带有较多的述行意味。沈约山水诗的这种特征与当时的文学风气虽然相左,却与前代的谢灵运有类似之处。而导致这种相左与相似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个人的遭遇与心态。  相似文献   
50.
再读沉默权     
近几年来,沉默权制度在我国讨论热烈。然而,我国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笔者试图从宪法和法治理念等视角来分析和阐述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