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本文结合英语毕业论文指导实例,以翻译方向为视角,从论文结构构建和论文写作三阶段具体探讨思辨能力发展的过程。指导老师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的指导模式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了方法指导。论文写作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都为思辨能力的逐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大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杨娟 《现代交际》2014,(11):63-63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优秀影片,能对观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影片反映出男主人公的坚毅、独立、乐观和勇气,揭示了西方世界真实的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西方道德层面、影片处理手法方面和宗教文化方面等对本部影片做一个多维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14.
张宝国 《学术探索》2012,(10):157-159
在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第四卷结尾处,主人公吉姆.波顿出人意料地离弃了他的恋人安东妮亚,20年后又返回西部大草原看望她。吉姆的这一"离"一"回/归",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纷纷从各种视角,如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或生态文学解读吉姆的"回归"。但是,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只是从单一视角去研究分析该作品的"回归主题",因此,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对该主题进行多重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靖康之变激起了宋人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怀,诗人们呼唤英雄、赞美英雄,其中对东晋谢安的赞美与比拟最多。不仅如此,诗人们自身也用诗篇表现出几分英雄主义豪情,主要体现在对战事的乐观心态、尚武精神的稍稍恢复和参与意识的加强三个方面。随着南宋小朝廷投降路线的实行,南渡诗歌的英雄主义诗歌暂时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以语言为例,在最新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中,通过对学前一年及小学一年阶段的文学阅读、信息类文章阅读、基础技能、写作、说听、语言知识等策略的考察,发现各个方面都能做到良好衔接,并没有极端否定学前阶段的知识教学内容.这可以为我国语言教学幼小有效衔接提供一定启示,只有在学前阶段充分做好入学准备才能使小学阶段的教学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继出台,高校经济运行体制在新制度指导下,开始由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精细化、透明化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对高校办学成本进行分析的要求。在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如何从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获得对新一年预算编制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有利于高校管理层决策的知识,成为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一个方向。将近年来兴起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文对高校预算工作现状和数据挖掘技术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存既是一种有限生存,又是一种无限生存.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探索超越生存有限性的可能与途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史上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超越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宗教救赎模式、自然认同模式、理性超越模式、本真生存模式和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有效克服了宗教救赎模式的虚幻性、自然认同模式的直观性、理性超越模式的抽象性及本真生存模式的无助性,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实践的,是实现人的生存有限性超越的惟一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消费思想涉及“消费一般”的理论,认为消费具有具体性与历史性.根据该思想,我国当前应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引导可持续消费理念,努力构建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20.
张天骄  高文宇 《学术探索》2012,(12):123-126
随着创伤文学在国内外的兴盛,创伤研究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文学理论研究方向。罗伯特.斯通与厄纳斯特.海明威分属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时针对不同方面的创伤各有所侧重。本文选取了他们各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理。首先分析各人作品中主人公不同的创伤遭遇,继而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对比研究,展示以迷惘为标志的海明威式"战争创伤"到以恐惧为主导的斯通式"后战争创伤"的阶段演进过程。最后从已得出的结论中,一窥两位大家的创伤文学创作与个人的成长经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挖掘出其心理状态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