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冉新 《南方论刊》2011,(12):62-63,102
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霸权主义、资源的争夺、局部的战乱与和平、生态环境的肆意破环、食品医药的不安全、道德滑坡等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出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当前贫富悬殊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这些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会使人类的精神堕落,也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因此,21世纪伦理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重新解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天体和谐说",发掘出其具有现代价值的伦理思想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试图探索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82.
在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发行之后,清廷本已衰微的政府债信更加缺失。此后,清廷不再轻言"公债发行"。但辛亥革命爆发导致破落的政府财政更加陷入绝境,使清廷无暇顾及所谓的"舆论反对"、"政府债信缺失",再次发行国内公债——"爱国公债"。从理论上讲,"爱国公债"发行社会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因有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现代信用条件也更为具备。但此时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政府债信已经荡然无存,普通商民对此公债几乎没有什么认购。清朝统治结束后,该项公债由袁世凯政府接续办理。  相似文献   
83.
84.
价值与实践之间既具有"外在重叠"也具有"内在重叠".二者都是属于"属人世界"或"人化世界"的范畴,价值关系在逻辑上隶属于实践关系,二者这种所属领域上的"重叠"可称之为"外在重叠".二者的"内在重叠"则意指二者都包含着一定的物质利益因素.但无论"外在重叠"还是"内在重叠"都不能淹没"价值"与"实践"之间的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了"价值"与"实践"之间的这种"重叠"与"分野"关系.  相似文献   
85.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并在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关系脉络基础上所建构的新型文明形态.先天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束缚着我国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我国环境问题,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凝聚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内核,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主动改造自然界、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源脉,继承了古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视均衡、改造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以西方优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借鉴,合理借鉴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共同体建设"等理念,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6.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顶层设计、运行模式、管理方式规范化作用的动态实现过程,是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知识体系供给不足、外部大环境影响等原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存在工作理念相对滞后、内容设计系统性不足、管理和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度保障三个维度探寻,构建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7.
陈仕伟 《创新》2023,(1):108-116
任何企业都应该以实现经济目标和承担伦理责任相统一为追求,人工智能企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承担好自身的伦理责任,但人工智能企业在承担伦理责任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矛盾困境,如生产环节面临可靠性困境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发展困境,分配环节面临分配不公困境,交换环节面临信息不对称困境及消费环节的消费主义困境,需要积极地进行伦理治理以促进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最终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提出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的路径:坚持人文价值、坚守契约精神和弘扬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88.
罗贤娇  彭富强 《创新》2023,(4):49-59
资本逻辑源于资本的不断扩张,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逻辑和资本的无限增殖本性,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基础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出现了新的资本形态,即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正加速与数字技术“共谋”,以资本逻辑的形式,实现支配世界的目的。数字资本相对于其他形态的资本,资本逻辑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追求剩余价值、压榨和剥削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数字资本逻辑对社会发展仍然存在“文明”与“野蛮”的双重效应。面对数字资本逻辑,中国应该以人本逻辑统摄数字资本逻辑,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