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核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以形成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宋明理学具有的以爱国爱民、平天下为内核的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社会理想与精神支柱,这是一种"经世致用"、"天理之和"、"公天下"的新境界,也是宋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2.
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以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说的愿望,帮助幼儿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的方法、了解阅读的意义、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从中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分别介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比两大原则的优劣,并阐述了两大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通过课堂录像、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调查大学英语教师的话语对学生课提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数量过多减少了学生参与提问的热情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话语调整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教师的提问用语对学生提问能力有示范作用,why带头的特殊疑问句更能激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否定和单一的肯定反馈都滞后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汉至清含“比”的平比句主要表示比喻、比拟、比照、等同等平比关系 ,各有其丰富的结构方式及其特点 ,据此可确定“比”为等比动词。含“比”的平比句分别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3个时期出现的频率大致勾勒出这一句式的盛衰轨迹  相似文献   
86.
译语能够传递源语的声色之美、传神之美、形式之美与文体之美,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者们作了种种探索与研究,尽力促使译语与源语的对等。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对等理论有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与语用对等这四个主要原则。这些原则在语言翻译研究领域各自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握好对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是个值得我们不断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我国学者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体现在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城市融入三个方面,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的结合,研究逐渐深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等特点。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宏观研究,采取的多是“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视角,把失地农民看作一整体,缺乏更多的中观和微观研究,特别表现在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方面。为了使失地农民顺利市民化,应该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和政策,这样不但可以使政策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而且可以节约社会及政策资源。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资本-年龄”两个维度将失地农民分类,并分析不同群体在城市融入方面的特点,以期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更具针对性,同时推动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由宏观转向微观。  相似文献   
88.
宋代“选学”专著无多,但《文选》在宋世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人从版刻情况可见其流布盛况,由刊刻时间、刊刻机构及刊刻者目的可推论其在当时的流布态势。究其原因,统治者爱好、教育体制、《文选》自身价值等,必然导致两宋《文选》流布盛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89.
"民族史学"作为重要的区域史学分支,是与史学发展相始终的."民族主义史学"是在民族主义思想主导下的"民族史学",是适应近代民族国家构建需要而产生的,是"民族史学"发展演变的特殊阶段."民族主义史学"促进了"民族史学"的拓展和深化,但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决定了它终将被摒弃.  相似文献   
90.
"实践本体论"是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究竟是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问题上产生的."实践本体论"的倡导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这里的"实践"特指物质生产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认识,因而是人类的根本生存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归结为"实践本体论"有原著依据.它可以在逻辑、社会历史和生成意义上成立.反对者反驳"实践本体论"主要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物质本体论;二是认为"实践本体论"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实际上,这种讨论打"语录仗"的成分较多,"唯物""唯心"的对立是可以超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