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3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南都学坛》2017,(1):48-56
杜甫七律的声律体制是:1.确立四种正格律句和三种变格律句,其首创丁卯句法对后世影响深远;2.正体七律(全诗由正格律句或由正格律句加变格律句构成,且粘对无误)共计117首,占总数(151首)的77%;3.拗体七律34首,有四种类型:局部失粘、首联或首句非律句、对仗使用非律句、全诗多用拗句仅保留中间两联词性相对,皆事出有因;4.失律度为23%,低于初唐的39%,盛唐的27%,为七律声律定型于大历时期起到重要作用;5.使用四种平仄格式,主次合度。其韵律体制是:1.严格依照《唐韵》押韵,仅有1首出韵;2.限押平声韵;3.以首句入韵为主要格式,共115首,占总数的76%;4.使用韵部覆盖面大,而以使用宽韵为主,亦有所偏好。其对仗体制是:1.对仗规则严密,杜绝一联中重复用字;2.对仗数量超出额度;3.对仗种类多样,追求工整,最先将"狭义当句对"引入七律。  相似文献   
42.
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相似,地方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学路径对中国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中地方意识的自觉让中国当代作家体悟到地方之于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进而在魔幻叙事中产生了对地方的强烈认同。一方面,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空间意识得到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在魔幻叙事中,地方作为一种审美资源被大量征用。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在指向地方的过程中,建构了具有较高文化和审美辨识度的差异空间,借助地方历史的传奇性重构、在地景观的奇异化展现、方言土语的激活等艺术策略,实现了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使得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让他们找寻到了突破自我的文学路径。  相似文献   
43.
赵蕾 《河北学刊》2023,(1):109-114
1930年代以《青年界》杂志为代表的文化启蒙力量通过阅读世界传播现代文化,以“新”文化而“新”青年,是对五四新文化启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其突出特征表现为:服务青年的平等意识,塑造青年的问题思维,开放融合的文学景观,成就青年的文学导向。返观1930年代文化语境,文化高压对启蒙空间的禁锢,对新文化启蒙的精神传承及“启蒙”与“救亡”主题的裂变成为造就时代文化启蒙图景的重要因素,也说明了“救亡”与“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现代发展进程中的“一体两翼”关系。  相似文献   
44.
“文气”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苏辙的“文气”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特色,本文着重分析苏辙文艺思想中“文气”的内涵以及“养气”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5.
熊权  陈娟 《云梦学刊》2011,32(5):104-106,114
张资平"左转"作为参照物可以旁证左翼文学一段旁逸斜出的发展初期。后世文学史家擅以"剔除法"突显左翼文学的严肃单一性,未免忽略其复杂丰富性。  相似文献   
46.
陈子昂生于初唐,殁于初唐,那是一个盛唐气象尚在蛰伏、盛唐诗歌审美要素尚在酝酿的时期,斯人身上过早地肩负了盛唐诗歌的审美追求,成为时代的先觉者,尽管在当时影响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被广泛接受.这种接受不仅限于文学,还因文及人,强化对其人格力量的尊崇.唐人对陈子昂的接受,包括对陈子昂创作成就的认可、才识人品的敬仰以及模仿其创作三个方面,唐人对陈子昂的接受主要出于社会心理需求和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等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主要聚焦草明的情感实践与创作转型,以194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延安人》为切入口分析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交互影响。《讲话》发表后,一系列情感实践促进了知识分子主体的情感转向,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转变也影响了革命文艺的生产与建构。草明延安时期的创作及其转型具有典范性。在宏观层面,作家的情感实践促进革命文艺生产的同时,革命文艺创作活动也在滋润着创作者的情感认同。创作者投身革命文艺生产的场域之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实践。知识分子的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双向反哺、相互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变革的一条有效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48.
49.
清前期著名古文家汪琬继承唐宋以降的文化传统,着力讲求墓志铭的书写策略,借以鲜明地表达他所理解的士大夫群体的观念、情感、理想和趣味。汪琬的墓志铭书写特意强调撰写者“文学蔚蔚”的文化身份,强烈表达撰写者“以其风声说人”的情感旨趣,自觉行使撰写者“自重特立”的话语权力,力图塑造一种独具风貌的“在野”士大夫形象。这一书写策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既受制于、也强化着汪琬的士大夫身份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0.
ADR制度中国化之路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决定了主体间产生的纠纷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国家公断性质的一元化的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方式,借鉴国外ADR制度,构建我国的ADR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