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刘明  孙荣秀 《河北学刊》2007,27(3):111-113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彼此的消长情况。《左传》中记载的卜筮现象,正说明史官文化最终覆盖了巫官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原帅 《云梦学刊》2020,(2):118-124
韩少功七十年代的写作没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新时期的"伤痕"写作也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1974-1984年是韩少功的"习作期"。从七十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夜宿清江浦》。从酝酿"寻根"、形成风格的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1980年的学潮。  相似文献   
63.
64.
65.
文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 ,同时对这一世纪末文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 :“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 ,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 ,对最下层人民的苦难却相当冷漠 ,它甚至可以说是 2 0世纪 90年代最缺乏人民性的文学思潮 ;与此同时 ,对“文学性”的漠视使其失却了应有的文学价值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启蒙和文学探索事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诗歌对“朦胧诗”有潜在影响。尽管抒情主题相异,晚近诗歌与“朦胧诗”同具政治抒情性。“朦胧诗”保留了晚近诗歌的意象所指范畴,在此基础上扩大了意象的能指与所指功能。“朦胧诗”中的箴言诗、哲理诗用理性对抗晚近诗歌中的非理性情绪,其实却是语录体的变相沿用。与晚近诗歌相似,“朦胧诗”的诸多作品表达了公共意识,而非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在文本基础上,历史地考察转型期文学,不回避“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可还原文学史的完整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67.
民国时期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民营出版业,推进它们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产业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造就了集同人、作者、股东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中国现代作家。其次,采取书刊并重的产业融合方式,为现代文坛提供多种发声渠道。第三,市场意识强烈,走专而精的道路,影响了现代文坛流派的并立。  相似文献   
6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先锋诗歌已走过了20余年的路程。新生代诗歌的想象力模式是"生命经验—口语"模式和"灵魂超越—隐喻"模式;90年代出现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想象力模式是"历史想象力—异质混成"模式,而90年代末至今,先锋诗歌进入了"用具体超越具体"的"日常经验—口语小型叙述"模式。"历史想象力—异质混成"模式,是中国先锋诗歌的广阔前景或自新之路。  相似文献   
69.
王蒙的中篇小说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文体特征。通过对《杂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不可靠叙述。这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在王蒙的文本中,起到了一种价值解构的作用。因此,利用这种从作品中体现的多声部话语以及隐含作者话语两个方面来解读王蒙的"不可靠叙述"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0.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对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小波在观赏达利绘画时产生了强烈共鸣和写作的冲动,王小波小说经常呈现达利式图像,达利对于权力话语的戏谑,他的柔软的历史观、对性的意识与情感也对王小波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