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434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220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蒙以特有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感悟对小说理论的探讨和思考,成为我国文学理论中富有学理价值的文字,对小说模糊性的认识是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内容。王蒙认为,小说的价值就在于为生活提供一个参考的文本,小说建构了一个阔大的精神空间,其中的意义空白需要读者加以填充,小说的世界是混沌的世界,是确定性缺失的世界,作者和读者都无法穷尽其中的意蕴。  相似文献   
62.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宋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淳熙七年任参知政事,十四年为右相,十六年迁左相.他曾一度获得孝宗信任,被朱熹等人寄予厚望,以图通过他实现得君行道的理想,因此,庆元党禁中他被列为党魁之一.周必大著有<省斋文稿>、<平园续稿>、<二老堂诗话>等,身后由其子校刻成<周文忠公大全集>二百卷.全集卷帙浩繁,至明代已鲜有完帙.现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欧阳NCF4B刊本<庐陵周文忠公全集>最为通行,此外还有明祁氏淡生堂抄本和其他明清抄本.  相似文献   
63.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4.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即工官专控有关。第三阶段主要为实用器具的一体化,与铜器制作的放开、私家作坊的涌现所导致的产品商业化有关。不同阶段的铜器一体化程度不同:秦至汉初处于雏形阶段,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进程加速,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5.
调腔是流行于浙东一带的高腔剧种,新昌县档案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调腔抄本有《西厢记》六折,除《佳期》一折为昆腔戏外,其余均出自元杂剧,反映的是明代中后期南戏声腔的杂剧演出样式。调腔《西厢记》存在明刊本所常见的曲文分唱现象,并在剧本上受到《南西厢记》影响,且曲文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调腔《西厢记》演出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6.
丁伟 《兰州学刊》2012,(7):62-72
主要利用民国报刊资料,回顾了中华书局附设函授学校长达16年的办学经历,总结和反思了其办学特点,以期对当今的高等院校的函授教育事业提供启发和借鉴;中华书局附设函授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有力推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是中国近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史中的极其宝贵的篇章。  相似文献   
67.
哲学基本问题平台的创生机制,决定了哲学的提问方法。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平台有着严重的机制性误区,必须先行解决机制性问题。这涉及到问题平台营构的方法论革新。从生存保障出发,而不是从思维出发,这是新问题平台创设的关键之点。生存保障问题平台的诸环节为:世界的被给予(绝对在先)———身体的被给予(绝对在先)———生存的物质保障(生存保障)———生存的精神保障(生存保障)。  相似文献   
68.
生活史研究已日渐运用于当代教育研究中。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不仅较早地将其用于课程研究,还更多地用于教师研究。文章考察了古德森不同阶段的教师研究,分析了生活史研究在教师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教师生活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为在"中间地带"建构理论提供资源;为促成教师"叙事学习"和"叙事教学"场域奠定基础。指出运用生活史研究是古德森教师研究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背后有其对教师深刻的社会关怀。这一思想在其教师研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我国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及实践者而言,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