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战国至西汉中期、西汉中后期、东汉时期三个阶段。战国秦汉时期市场的繁荣为商业资本的积聚提供了前提,而商人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的贱买贵卖、欺诈掠夺等经营方式,积累了巨额的商业资本。  相似文献   

2.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3.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12,32(6):50-55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转向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第三次转关发生在安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转向东汉后期的积极干预、舍身匡救。  相似文献   

4.
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本文把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划分为汉武帝开拓以前、汉武帝开拓后至东汉初期和东汉三个不同时期,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南夷社会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易学史研究应该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上不断有所突破 ,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经学研究的路数 ,不应再将注意力放在经传注释、授受源流、学派演变和论争等问题上 ,而是应该将视野扩大到深受《周易》和易学启示、影响的整个思想文化领域 ,扩大到曾经研究易学、运用易学的所有重要人物和著作的思想主张。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秦代、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东汉前中期、东汉后期五个阶段。《易传》是秦汉思想的内在灵魂和重要源头 ,易学研究和运用是秦汉思想发展的重要载体 ,易学思想则是秦汉思想发展的主潮、主旋律。一部秦汉思想史 ,可以视为秦汉易学思想史的衍扩和伸展  相似文献   

6.
李幼平在《錞于考辨》一文中指出:錞于作为我国古代青铜乐器,广泛出土于我国十一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幅盖面南起岭南,北逾陕中,西至川东,东抵沿海,据初步统计,目前资料已公开发表的錞于共88件,可分为春秋时期、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战国中晚期、战国末期至两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等五个阶段,根据錞于之出土地点并按特征归类分期后,可以初辨古代錞于自北南下、由东而西大至流传趋势以及最终在长江上中游地区盛行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时,军事训练常通过狩猎的方式举行。随着集兵制度的演变,官方组织的大型军事训练频度降低,在秦代由四时田猎而减省为一时都试,在东汉初又取消了都试活动。从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材料来看,在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军事训练有都试、秋射等官方组织的形式,也有日常的训练和民间的军事训练。西汉都试的时间在文献中的不同记载,可以用农时的不确定性和历法的因素来解释。史书所载东汉的七次校猎活动全部在冬季,这和依时行令的施政理念有关。马融和陈蕃对天子校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是否妨碍农时有关。  相似文献   

8.
古代隶书的发展与鼎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隶书从战国末期至清代 ,历时两千余年。根据它的不同阶段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期研究 ,有利于理解古代隶书的发展。战国后期至西汉为隶书繁荣的准备时期。此期隶书篆意逐渐减少 ,点画用笔的丰富 ,波磔和扁方字构的确立 ,为东汉隶书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东汉为隶书辉煌的鼎盛时期。东汉经济发达 ,文化、艺术、教育全面发展。隶书的大用和树碑的风气 ,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书家 ,产生了数以百计的彪炳书史的名碑  相似文献   

9.
史学最普遍而有效的社会功能应是以史为鉴,东汉光武君臣就是比较成功的典型,为《后汉书》所称道。东汉较西汉统治稳定得快,兴盛要早,其因就是光武君臣能以史为鉴。首先,妥善处理功臣;其次,防范外戚;第三,限制诸王;第四,避免周边用兵。尤以妥善处理功臣最为突出,与西汉初杀戮功臣对比鲜明。这与光武君臣文化素质较高有关。然光武帝强化君权又为以后外戚、宦官专权埋下祸根;优待功臣又使豪族地主势力膨涨,激化了社会矛盾。东汉最终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必然崩溃的厄远。  相似文献   

10.
雷州先民的上古渊源在先秦輆沭国。此国中心在西汉合浦郡的郡治雷州,輆沭东汉别名乌浒,西汉别名西瓯。輆沭、乌浒、合浦音近,它们是不同时期的汉语记音。东汉乌浒起义和失败后的遣散安置,使乌浒到了今广西郁林和越南等地。乌浒的衰落使合浦在汉以后被析为高、雷、廉、琼四州,但秦汉时期輆沭和乌浒的历史活动及其迁徙奠定了岭南民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从礼器到日常用器--论两汉时期青铜容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其间青铜容器完成了从礼器到日常用器、从周制转变为汉制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器类方面,传统礼器逐渐消亡,日常用器种类增多;纹饰内容方面,从以神仙世界的灵异纹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人间的吉祥图案为主;铭文的内涵也由物勒工名转变为吉祥语言.从总体上看,西汉早期青铜容器还处在周制阶段,西汉晚期汉制才得到确立,西汉中期为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2.
秦汉以后,吴地冶金业持续发展。汉、六朝吴地的冶铜、铸铁及炼钢都十分发达,处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手工业。从汉代起,丹阳郡的铜镜即著名,吴郡发展为铸镜中心。炒钢、灌钢和百炼钢的发明,都是中国冶金史上的重要创造。唐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吴地有色金属采矿的坑冶与产量更有了大幅度增长。润州排名为全国第三大冶州,青铜镜、金银器皿等精湛的金属铸作多被朝庭列为贡品。明清时期苏钢的生产盛极一时,吴地金、银、铜、铁的许多优秀传统工艺品制作技术流传至今,并被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雷虹霁 《南都学坛》2009,29(4):11-17
汉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和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秦汉时期,汉民族在先秦称华曰夏的基础上在分布地域的统一、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的统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为统一的汉人,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体民族,以汉族为核心所创造的"汉文化"也成为中国的主体文化。但汉文化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点并未因帝国的统一而消失或者减弱。秦汉时期出现的记录各地风俗、经济社会生活和方言的官方文献充分表明区域性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建于秦汉时期,先秦只是萌芽或是雏形,并未形成制度。实际上,官吏考核制度建于先秦时期,西周已较为规范。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其考核目的、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尺度具体;考核方法多样;奖惩措施严格,它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完善的渊薮。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有其时代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境内生活着义渠、乌氏等北方少数民族,统称“西戎”,因而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以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风格鲜明的动物纹北方系青铜器为主。秦汉时期,固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出土文物的文化风貌与中原一致。文章从考古资料探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固原地域文化的变迁,认为地理环境和政治意识形态是此阶段该地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7.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为依据,探讨了巴蜀地区在秦汉三国时期的巫术与祭祀、风水、道教的发源及其兴起等。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立足于先秦时期各国的历史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精湛思想,其中对于"常"变"思想的新的理解和诠释,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为其变法图强的政治改革和秦的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0.
何炳棣先生认为,孔子、老子均在孙武之后,《孙子兵法》是最彻底的行为主义,诸子不过是给行为主义披上不同的外衣。依照何先生的意见,先秦思想史需要改写。事实上,的确存在礼乐文化、孙吴之术、诸子之学三个相互连续的发展阶段。汉代为纠兵法家之偏,才把殷周遗典抬到经的地位,开启了新的经学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