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2320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7110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主义的产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启迪和影响:西方女性主义开辟的话语系统,提出的讨论范畴,如婚姻自主、人格独立、参政权、教育权、产儿制限等,被直接用于新文化运动前期女性主义的建构中;马克思主义女性观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进入中国,并以其阶级的视角而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女性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立法、司法实践的变化,我国受贿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过程中.我国1997年刑法典明示了受贿罪的罪名及其内涵、外延,但由此带来了有关受贿罪概念的诸多矛盾.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审视并分析这些矛盾,有助于勾勒出我国受贿罪立法进一步完善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3.
物权法定原则中的种类法定和内容法定不能一体对待,内容法定仅仅是法律对物权内容的轮廓式规定;主张以习惯法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缓和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并没有切实的根据;物权法定原则固然过于刚性,但其剐性可以由民法相关规定加以缓和。  相似文献   
134.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5.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13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而繁重。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鼓励,由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7.
法律的宗旨在于保障权利,但是传统法律主要的使命乃是行使权力,这就使借助立法来保障权利几乎成为不可能,然而司法过程却在实践中予权利以确认和相应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清代相邻权纠纷的若干案例,研究当时相邻权纠纷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处理的原则,清代的相邻权范围较现代为窄,但其处理原则则和现代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8.
永田广志认为日本不是没有哲学思想及其历史,日本哲学思想的近代化必须依凭从“先进国”所进行的“移植”,这又与日本原有的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就不能不发生“变形”。就哲学思想本身的独立过程来看,这一过程还表现为哲学与宗教的分离。他有意从“自由唯物主义”立场探寻日本哲学史的发展轨迹,采用了唯物史观的研究立场和“泛化”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39.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人性的预设,保证了法治理论本身的合理化,西方法治理论的基础为二元: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140.
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与中国士人结合,创译一批术语,确立了意译、音译并举,意译为主的范式,而在意译时又尽力借用汉语古典旧词,以便于中国人理解,这又引起围绕基督教至上神可否译作“上帝”、“天主”的论战,构成长达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