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处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欧美近现代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场”内。中国文化在20世纪中的“低势态”与西方文化的“高势态”的悬殊差异,形成了特别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这种心理分别在“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的40年左右的时间中得到充分的表现,20世纪中国批评的历史几乎就是西方各种批评流派在中国轮番上演的历史。这也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历史和现实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2.
高校学生“负翁”现象的调查讨论屡见报端,高校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负债消费等非理性消费现象已非常普遍。在对泉州几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心理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从学生、家长和学校3个层面,探究引导当代高校学生理性消费的方式。  相似文献   
33.
中国的青少年面临着对自身民族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的双重认同问题。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少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的认同出现一些弱化。通过对1161名11~20岁的不同民族的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从民族认同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的四个维度看:11~20岁的青少年对自身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较强的认同;对自身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本民族认同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在中华民族认同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汉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得分;民族认同与对外民族区别态度之间呈现较低的显著负相关;民族认同存在情景凸显性。  相似文献   
34.
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当前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价值取向是要更加注重公平,惠及城乡.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应选择科学的路径:健全职责体系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核心内容;科学设计机制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有力保障;培育先进行政文化是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5.
改革以前对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关注中国乡村和农民的人主要是外国传教士、旅行者,代表人物是马可.波罗、明恩博,其研究多为见闻观察和现象描述。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学术研究繁荣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乡村社会调查、田野调查、农村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批学术著作,代表者有费正清、仁井田升、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毛泽东,其中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影响颇为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开始滑坡,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其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转而研究港台,在国内农民战争研究持续升温,而共产党主要领导者围绕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所进行的农村调查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36.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致力于人的内在语言能力 (I -Language)的研究 ,而寄寓于人脑中的词库是这种能力的基础 ,可谓乔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语言学界至今少有专文探讨乔姆斯基在词库理论方面的贡献。本文以时间为序分阶段简要介绍乔姆斯基的词库研究进展情况 ,并对词库研究中应该深入的问题给予评述和展望。文章最后讨论了与词库相关的心理现实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7.
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本文深入分析了违法行政的违法性 ,认为违法行政的违法性不仅表现为对行政法律规范的违反 ,而且也可以表现为对其他法律规范的违反 ;不仅表现为对法律规范的违反 ,而且还意味着这种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必然引起一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8.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西方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谱写了艺术本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这是西方美学的古代自然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古希腊以来的“艺术摹仿自然论”为主旋律,以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说”为变奏曲,突出艺术的客体性。第二部是从启蒙主义到德国古典美学(公元18世纪-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美学的近代认识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认识论的观点改造过的“模仿论”和“镜子说”为主旋律,以“艺术的表现论”为变奏曲,高扬艺术的主体性。第三部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同时开始到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末),这是西方美学的现代和后现代人类(社会)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一曲曲无主题变奏曲,形形色色的观点的艺术本质论交混回响,新曲层出不穷,怪腔怪调甚嚣尘上。尽管如此,这第三部曲的种种声音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与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的某种精神因素、人类的语言相联系。  相似文献   
39.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 ,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 ,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 ,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 ,如文化、社会、经济等 ,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 ,并指出 ,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 ,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0.
受逻辑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内格尔从逻辑的角度认为 ,成功的还原实际上是一种演绎关系 ,即一门科学的陈述加上合适的对应规则在逻辑上衍推出另一门学科的陈述。理论还原在某些学科之间取得了成功 ,但是由于各门学科自身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理论还原本身一些条件的难以确定 ,使得绝对的理论还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