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1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廉洁奉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廉洁奉公是领导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者和导向者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群众意识融合的纽带,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过滤器。从这些角度来说,廉洁奉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理论自觉意识,矫枉过正,就会执着于外在的文献、文本考证,忽视了研究的根基和目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院研究混同起来.从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角度看,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坚持"学术化诉求"与"中国化问题"的统一,坚持"文本解读"与"以中解马"解读模式的统一.同时,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一定要实现马克思学领域中的"两个文明对话",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走出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民办县域文化产业无所作为","县域农村文化产业没有前途","县域文化产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澄清这些误区,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县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学研究:文本重读、学术对话还是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方法视角来看,当前中国马克思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文本重读"、"学术对话"和"现实反思"三种范式.这三种研究范式对于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着自身的局限和困境.在中国马克思学领域,这三种研究范式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相生发展的关系.中国马克思学要在这三种范式的文明交流与对话下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推进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前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第四大飞跃。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网络语言的意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网络语言意义变异的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贺麟秉持"文化抗战"、"学术救国"的理念,遵循"儒化西学"、"华化西学"的思路,着眼文化创新,提出了文化上的古今中西"和谐化合"说。他凭借广博深厚的学术文化功底,以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新黑格尔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宋明理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与方法资源,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新心学思想体系,强调从国家的软实力着手来御侮强国、振兴民族。  相似文献   
18.
源于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是我国公共治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被经常用来裁剪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却忽略了"治理失灵"的存在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元治理理论是对治理理论的批判、超越,更符合中国"强政府"的基本国情和偏好科层治理的历史惯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元治理理论可以成为相应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研究社会心态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作用、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社会心态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滞后于应用研究;不同学科对社会心态的概念进行了探索,但仍未达成共识;"十八大"所界定的社会心态内容仍有待深入挖掘;不同阶层、区域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障,不容动摇。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在于:它符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族情的结合;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是"民族自治",也不是民族一体化;它拥有符合现代国家建构要求的政治优势,既充分保证国家主权统一,又符合现代社会正义与公正的价值理念。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需要从培育公民身份认同和中华民族国族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利益协调机制和积极推进协商民主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