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2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英美法上通常认为,非违约方确认一方当事人违约后.若其选择继续履行,则非违约方确认了合同.确认合同行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必须以作为的方式明确地作出.选择确认合同意味着合同双方所有的义务都仍然存在,非违约方选择确认合同之后,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这段时间内需承担一些风险,而选择确认合同的权利常常受到一些限制.该项制度对完善我国违约制度的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信用证欺诈例外是对传统的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突破。文章拟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确立及其界定,以及银行、法院、申请人在信用证欺诈中的法律职责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3.
各国票据立法及传统票据法理论一般认为,票据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经谨慎审查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者持票人身份证件,付款后便不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2月24日通过的<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却规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身份证件而错误付款,属于<票据法>第57条所规定的"重大过失",如给有关票据当事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其实质是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不同的审查义务标准之间的冲突.本文通过一典型案例分析,探讨票据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审查义务标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我国国际惯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学术界对国际惯例含义问题的不同看法 ,提出中国有关国内立法中的“国际惯例”不仅指实体意义上的国际惯例 ,也包括冲突法上的国际惯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 ,国际惯例已成为我国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其法律效力具有特殊性 ,一旦采用 ,即具有优先于公约和国内法的效力。论文建议“删除”我国立法中独特于他国立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建议我国现行有关“国际惯例”的国内立法对有关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加以明确的界定及修改  相似文献   
25.
李大钊同志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对图书馆的性质、服务方式、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阐述,他的见解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建设以及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当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行政性失信惩戒是行政主体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凭借负面信用信息来限缩惩戒对象信用权益、减损其信用利益的行政行为。从过程论视角看,失信惩戒呈现阶段性法律构造,主要涉及失信信息归集、评价、公布、修复等。当前,我国失信惩戒制度存在程序设定零散、行为对象的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在失信惩戒阶段性理论指引下,可为每一阶段的行为设置程序规范,在信息归集阶段设置告知同意程序;在信息评定阶段完善听证程序;在信息使用阶段构建依职权和依申请两种公开程序;在信息修复阶段科学设计信用修复时效制度和处理程序,从而全过程规制失信惩戒行为。  相似文献   
27.
知识与智慧:现代文明中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是关于具体事物的认识 ,关乎工具合理性 ,智慧则是人对世界和人生博大圆融的理解 ,关乎价值合理性。今日种种全球性危机 ,反映出现代人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 ,重经济、科技而轻视人文、信仰 ,重工具理性而轻视价值理性 ,重智巧、谋略而不重德性、品格……这种种二元对立使现代人虽有强大力量却不能正确运用 ,使人类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现代文明急需拥有与强大知识相当的高超智慧 ,它们是确保人类文明安然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即邓小平对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总的看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特色 ;(二 )独创性的辩证思想特色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相似文献   
29.
将汉晋“士人”的人格变迁研究置于从儒家独尊的一元文化模式向儒、道、释、玄的多元文化模式演变的宏观文化背景下 ,并以哲学的视角 ,检视汉晋求善、求实、求自然的文化精神的嬗变对汉晋士人人格变迁的影响 ,揭示了从西汉进取型人格经由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苏醒 ,最后发展成为魏晋士人的“边际人”人格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0.
社会主义形象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表现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或厌恶、认同或反感的思想感情。由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心理内素和心理状态所制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因此,我们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社会主义的形象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形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一粗略阐述,求教于学界。由于当今世界自称为社会主义的流派很多,本文特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社会主义形象问题。一、社会主义形象的理论设计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