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2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8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权益保障思想的新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核心理念,这对于妇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
我国经理法律制度大体上有法可依,但与实践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司经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法理念方面对传统企业领导体制的继承;权力配置方面对经理监督不力;经理职权设定方面存在制度漏洞.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经理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3.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该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认定为犯罪.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反向假冒不能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实属立法之缺陷.鉴此,应完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我国腐败分子外逃"避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腐败分子外逃之后难以引渡,不能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更是起到了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以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嫌主犯赖昌星被加拿大遣返回国为例,通过积极签订引渡条约、借助第三方力量、偿试引渡的替代措施等途径来解决引渡困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85.
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已成为政府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将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中去,不仅关系到行政决策本身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自身要求的提升、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公民主体意识提高相契合。而过往理论界对于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定位阻却公众参与行政决策长效化、制度化;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之应然定位中仍然存在着"程序性虚弱"的问题。回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黑格尔称"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法的理念,即"自由"。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思想理论可以看到"自由意志"经历了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其自由观运作的原因在于法律保障自由、道德营造自由和伦理实现自由,客观的法律与主观的道德统一于伦理实体,构成完整的自由观运作机制。其法哲学中的自由理念在于使民众树立正确的"自由"价值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理性的行使个人权利,运用好法这把度尺,实现个人自由意志,真正践行好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87.
无政府状态下的能源博弈存在有序性,但也有博弈规则的创制民主不足、约束不平衡等法治阙如.而国际法律新秩序是一种有序有法的状态,能源猎鹿博弈为国际法律新秩序的必然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能源博弈的全球性与重复性是其生成动力.正在生成的国际法律新秩序有以下品格:以国际和谐社会为理念,以国际能源合作为路径,以运用国际法的治理为依托.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能源博弈,我国在国内层面应加快能源法的出台,在国际层面应推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8.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首次确立了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这是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强化检察监督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刑诉法对这一制度规定得过于笼统、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检察机关在具体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如何把握、实施该项工作制度是一个难点。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和检察实际工作,探究这一制度入法的背景及理论、实践基础,进一步探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旨在使这项制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9.
在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公益征收领域,以征拆口号为典型标志的行政指导行为也无处不在。作为行政指导和政策实施的一种具体方式,目前征拆口号整体处于失效模式。对于公益征收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口号现象的治理,应采取"两分法"策略:一方面,通过政府自身约束,规范行政程序,完善行政复议制度,限制行政执法人员言行,进行征拆口号本身的制度化建设;另一方面,引入适度的司法审查进行外力干预,赋予法院对损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从而使这类行为在自主性与开放性、合法性与合理性、感性与理性之间达致某种程度的均衡。  相似文献   
90.
人工智能不同于人工智能体.从功利主义角度看,人工智能体的行为是先行程序设定的继续推导,其不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因而不具备自由意志.同时强人工智能体缺乏法规范遵从能力的意志,对其无法进行刑事苛责和施加刑罚,因此不能作为刑事责任主体;从人本主义视角看,强人工智能体同法人在意志能力、财产权利和刑罚配备上均有很大区别,因此无法类比法人将强人工智能体拟制为刑事主体.理应将人工智能体看作人类社会治理的辅助工具,从而有效规制人工智能体带来的刑事风险,解决人工智能犯罪的刑事归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