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伴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历经“文化翻身”“文化改造”“文化反思”到“文化自信”的不断跃升。这些跃升,深刻反映了不断进步的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持续影响,深刻反映了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既有形式的变化,也有内涵的变化。但这些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并没有背离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在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中,始终坚守着一些不变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方向没有变,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根本保障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根本方法没有变。  相似文献   
62.
当代中国城镇化语境中的乡愁,是城乡居民对原乡生活的记忆留念、乡土家国的眷恋情怀和精神家园的文化皈依,存在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之分。究其生发缘由,受传统文化的心理惯性、城乡生活的身份迷失和城乡二元制度的掣肘。要放大乡愁的正面效能,消弭乡愁的负面效应,就需走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优化城乡二元关系、提高城乡居民素养、激活乡愁文化记忆等方式来守望乡愁。  相似文献   
63.
先秦道家对情礼关系的看法,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嬗变过程: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因为持人情美好论,所以认为礼破坏了人的真性情,情和礼是互相对立的,因之不遗余力地批判世俗之礼。而以稷下道家、〖XC鶡K.TIF,JZ〗冠子为代表的后期道家则认为人之情性并非天生完美,或者即使完美也容易为外物所破坏,因之主张以礼节情,基本肯定了礼对情的正面作用。由此嬗变可以见出后期道家对儒墨诸家思想的融合和因应社会现实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64.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核安全领域提出的新理念。虽然实现这一理念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从共同体实践模式、国家合作、共同利益观和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可行性。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国际合作方式;强化国家责任,提高国际道德和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核安全体系建设;培育核安全文化,增强核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5.
实验考察了L2水平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词重音产出的影响,对比了两组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与美国英语本族语者产出英语词重音的声学表现。结果表明:1)与英语本族语者比,高水平组音高与之相似,但音强和时长差异显著;而低水平组在三个声学参数上都与英语本族语者差异显著;2)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在音高和音强上差异显著,但时长不显著。这说明语言水平影响英语词重音产出,然而,随着L2水平的增加,L1的影响降低。研究结果支持了语言迁移假说。  相似文献   
66.
“克己复礼为仁”内含儒家思想系统的基本范畴,是掌握孔子思想的关键。后世尤其是现当代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且争论不断。“克己”涵盖修身、“约己”等含义,“礼”可诠释为周礼、节文乃至人性修养,“仁”可诠释为人际关系乃至内在德性、实践理性。“礼”“仁”之间至少有仁先礼后、礼先仁后、仁礼统一、仁礼分疏等不同关系。“克己复礼为仁”研究属政治学、社会学抑或伦理学,争议明显,历史学家与哲学家也存在治学方法旨趣上的差异,作为内证文本的《论语》《左传》也有优劣之别。未来研究中,我们应从诠释个案出发,立足多维视域,予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67.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68.
在兴建和修复书院的过程中,蒙古人、色目人官员如何与当地士人展开互动?这些蒙古人、色目人官员究竟是出于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而积极投身书院建设,还是仅仅为了迎合当地士人精英的文化取向,借此巩固自己在地方的行政权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忽必烈统治时期(1260—1294),元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理学,着手建立一个官学系统,致力于把宋代书院与庙学整合到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体系中。南宋以来,书院的兴建不仅和理学地位的提升紧密相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士人对提升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强烈渴望。因此,元代书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场域,我们可以从这里对蒙古统治者的儒家文化认同过程及其与汉族地方士人的文化交流形式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9.
秦迁刑考略     
随着秦领土的不断扩张,具有实边意义的迁刑应运而生,且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迁刑作为秦的主要刑罚之一,为了满足实边的需要,在执行时,通常对其家庭集团施以包刑,一同迁往边地。在秦的刑罚体系中,迁刑与耐刑的刑罚序列相当,补充完善了秦死、刑、耐的三级刑名体系。  相似文献   
70.
《周易》“艮其背”之诠释史呈现出政治治事与心性超越两个面向。宋代理学家从艮卦中吸取资源,为政治治理之解注入了超越的理据,强调主静工夫在修己、安人中的作用,克服了单纯从经验层面平面地论析政治的弊端,实现了儒家治世安人与个体安身立命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