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31.
设计会计知识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建设会计理论和实践教材,改进教学手段,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会计知识模块的创新。  相似文献   
32.
目前有关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的探讨很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充分认识该课程普及经济学知识的功能;其次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体系完整且有一定前沿性的、难度适中的教材;再次,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33.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1,市场规模较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物流、成品销售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占20%左右,而在社会化配送发达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比例高达80%。从第三方物流占总体物流业务的比重看,美国为8%、欧洲为10%,我国仅为2%。虽然我国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具体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其需求,开发出预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报价管理;客户联络管理;事件及处理过程管理;查询;基本信息设置.该系统经具体企业试用,效果良好,可以提高企业销售业务事前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5.
采用移动平均、HP滤波、VAR模型等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循环及趋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能源消费对新能源消费影响通过GDP波动而发生作用,强化能源利用效率,维持GDP的稳定增长有助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克服循环因素波动的影响。从强化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的角度看,煤炭/石油消费量的上升会拉动新能源/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而新能源消费量上升会抑制煤炭/石油消费量的上升。因此,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上,新能源与煤炭/石油之间存在一种制衡机制,这也印证了中国产业政策取向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合理性。基于此,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6.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障碍及其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中小企业成长的需要出发,给出企业成长的本质特征,并综合中小企业成长的逻辑过程和驱动因素,提出中小企业成长的模型;基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背景和内部障碍分析,探索了超越这些障碍和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7.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审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介绍新审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分析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教学的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丰富审计教学内容、改进审计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提出了适应审计教学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8.
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指科技创新主体为实现科技创新而在某个区域生成的一种相互反应的网络系统。企业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其他主体应该为企业主体服务,这需要一整套制度建设。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模式有自主创新模式、产业政策模式和政府创新模式三种。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选择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模式时,应基于本地的资源结构,慎重选择适当技术,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建立有利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9.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型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中国要实现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40.
薛浩 《当代青年研究》2020,(2):58-62,103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经验不足,服务与需求难匹配;教育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难统一;教育系统壁垒,高校与社会难互动等现实问题。众创空间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弥合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割裂的状态,打通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通道。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探索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生态系统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转型,如规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营造创业生态环境氛围,完善创业指导扶持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