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教育舆情为视角,关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维护高校与社会稳定的需要。首先,在评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厘定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涵义。其次,以百度贴吧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分为4个类别,即:就业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学习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时政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和情感、生活、娱乐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最后指出,高校一方面应依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提升高校稳定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应做好价值观引领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工作,并为优秀的大学生网络“  相似文献   
22.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及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虽然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育人价值方面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铁道兵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政治保障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及道德规范功能,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人工智能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劳动解放问题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介入人类劳动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解放劳动力,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引发技术性失业潮、人的主体性危机和交往异化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从主体、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维度对人工智能加以规制,使其更好地助力劳动解放,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4.
25.
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想路径。社会思潮众多,内容参差不齐,影响潜移默化等现实困境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困境。因此,要依托传统文化,实现价值认知;依托红色文化,实现价值认同;依托影视文化,实现价值深化;依托校园文化,实现价值内化;依托家训文化,实现价值践行。力求实现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罗素的预设观点和斯特劳森的预设思想,追溯了预设理论的哲学渊源,分析了语言学研究预设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投射问题。  相似文献   
27.
高校思政课“主渠道”地位的确立,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历史赋予,是基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传播这一思想的教育手段不能是碎片化、感性的和随意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反思“主渠道”在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认识基础,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主渠道”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8.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求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出路成为当务之急。农村生态文明教育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当前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存在受教育者素质不高、教育人才缺乏,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以及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参与主体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国家顶层设计缺乏、教育物质基础薄弱以及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奠定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教育法律制度以及利用乡规民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企求洗刷百年屈辱,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明社会的顽强信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集中体现,深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政治情怀。西柏坡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30.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更不能缺少绿色农村。当前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有必要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完善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美丽乡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完善地方立法,严格和强化法律责任等。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法治意识,奠定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制实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