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73篇
劳动科学   39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2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776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2569篇
社会学   426篇
统计学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丁文江是我国近代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科学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科学价值万能和科学方法万能两个方面。丁文江科学主义思想对近代科学启蒙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2.
近10多年墨学研究在中国大陆成为显学,不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而且研究成果累出,新墨学在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3.
公司是否可以独立地承担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历来是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本文从对公司的法人性、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独立的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燕山大学243名一线教师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燕山大学教师中体育人口占21.86%;体育活动内容呈多样化;校园和家附近为主的空间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突出爱好兼顾社交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淡薄,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设。  相似文献   
35.
Internet是20世纪末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必将对中国未来教育发生深远的影响。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观念等诸方面阐述了Internet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分析了未来教育将向着终身化、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大众化、个性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提出了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介绍了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现状以及CAI在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指出了目前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根据高等院校教师所处的职位、教授学科的不同给出不同级别的培训内容,同时详细论述了培训教师掌握CAI教学手段的方式、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给出了用经验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中国英语——世界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英语与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的区别,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存在的客观原因、可能性,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现实意义。论述了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及其中国英语的前景。  相似文献   
38.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39.
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信息产品为龙头,努力发展图书馆经济,以经济效益促社会效益,保证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要求图书馆员们尤其是馆长们要转变计划经济下传统的老观念,树立市场经济下竞争的新观念,敢于抓经济效益,善于抓经济效益,图书馆事业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0.
语言趋同现象的实质是以社会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语用适应。本文从语言趋同现象入手分析了趋同现象的产生及跨文化趋同所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