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由马丁·路德发起并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为十六世纪宗教合唱艺术与世俗合唱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改革不仅强烈震憾着德国自中世纪以来僵化的宗教合唱音乐,使宗教合唱艺术更为贴近会众,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更以其不可抗拒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的教宗合唱音乐和世俗合唱音乐,同时也给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全面的进步和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中国当代美学要想有所作为,主动创造一个文化间自由交锋的理论平台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中国当代美学表现出来的或许并非"失语症",而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失语恐慌症"。教育的真义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美育的参与,美育因此理应成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倚仗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面对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世界,蔡元培以美育陶养情感,进而带动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才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龚金平 《兰州学刊》2007,(11):151-153,147
文章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中"爱情"的登场、表演及退场方式,从"爱情的升华:在革命事业中获得意义确证","爱情的移置:走向同志情"和"爱情的缺席:纯粹政治时空的构筑"三个方面来见证电影创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是如何在政治性的命题和人性化的书写中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64.
传记片的创作一直是中外电影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围绕着传记片的创作,理论界还存在着若干误区.本文从传记片的类别性、传记片与真实人物故事片的区分、传记片的传主选择与创作诉求、传记片创作中真实与虚构问题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传记片的美学特征与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5.
风俗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生活情感。正因为这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记录器和风尚标本。荷兰尼德兰和中国宋代都是风俗画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艺术风格迥异,但是从美术的发展史上看,它们又有很多共同点。这些绘画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艺术品位,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发展规律。本文试图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画发展进行探讨并进行比较,从而对风俗画这一能够保留历史民俗文化特征的绘画类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一大特质。从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演出场地、观演习惯、戏剧艺术特质和环球视点四个方面出发,可分别阐释娱乐空间与仪式空间如何构筑公共空间,观众与演员共同参与演出形成的仪式化观演关系,角色以有形的表演展现精神的无形以及用有限时空展现无限时空的时空艺术之本质,戏剧艺术综合性特质所带来的世界舞台的环球视点。借此可说明处于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莎士比亚,处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兴起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变革点上,其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世俗与神圣的对立统一特质。  相似文献   
67.
明代边疆史籍内容丰富,体裁以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为主。编年体边疆史籍以时间为中心的编年体叙事方法在前朝基础上继续发展,在记载人物上则有所创新;纪事本末体边疆史籍开始大量出现并发展变化,选材灵活多变,数量众多,叙事具有完整性,史论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8.
正义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罗尔斯的正义思想与高等教育制度具有内在关联性。从资源配置、投入产出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理论视角对罗尔斯的公平理论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高等教育制度设计中的非正义现象予以反思。针对高等教育制度设计中的非正义根源,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与权利自由,兼顾教职员工的职责承担与身心和谐,注重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并通过宏观调控、创新机制、疏堵兼施等举措优化高等教育制度设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9.
《日本杂事诗》的明治维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以诗歌的形式,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解读,是晚清末期中国人对明治维新最早做出的全面的反应与记载。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巨变波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一个挚爱着自己祖国的知识分子,黄遵宪在考察日本发展的同时,常情不自禁地想到祖国的贫病交加,因此他在《日本杂事诗》中可以说塑造了一个近代中国的学习榜样,他认为日本的发展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衷心希望中国通过学习日本,像日本一样走上发展与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70.
艺术与科学一样都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发现"和对"发现"的实践。将艺术作品的美作为一种来自"发现"的智慧介绍给理工科大学生,是让他们体验另外一个智慧空间,基于此以激活自己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