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9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指出生产方式是产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直接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分配过程、产品的交换过程以及产品的消费过程.而在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分工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2.
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龟镜》则是其中的瑰宝:它透视着中国式的"理性",彰显着"修齐治平"的中国路径,定位高远、阐释准确、措施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出场学",也是当今官二代教育使用的启路明灯。  相似文献   
53.
54.
存在就是此在,此在就是现在,现在就是共在,而且这种“置放”无人称的“我”,永远也无法偿清对“他者”的债务.因为这债务是原初性的,“他者”比“我”更早到场,始源就是他者.存在之中有存在者,这是比存在论更古老的伦理学.今天的世界需要它.  相似文献   
55.
当前对“代价”的理解有几种不同范式。但只有将“代价是什么”置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语境下考察,才能彰显其本质性意蕴。“追向”的结论是:代价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的消解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相似文献   
56.
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高度重视文化力和精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文化力的系统构成包括文化创新生产能力、对人民的文化聚合能力、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士气战斗力")、对外部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57.
十六大报告是执政为民的伟大宣言。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要以先进性来保证,先进性要通过执政为民来体现,这就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践"三个代表",并把"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执政为民的标准。  相似文献   
58.
政治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蕴涵丰富,价值重大,体现了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我国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架构和政治行为过程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行动纲领,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9.
“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管理道德和医患关系道德的核心话语,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医患关系道德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是医患关系道德“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这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而且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医患关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以后,社会上“和谐”之声不绝于耳,真可谓“改革、发展、稳定话中国,听取和声一片”,这是对当今中国民生、民心、民意的历史性顺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清晰地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是置于我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之上的。这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媲美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