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在中国当下的网络文学语境中,网络小说的生成一般仍以屏幕文字为主,但其传播却不拘一格,如以有声小说、实体书、影视、游戏等形式传播.不同的传播方式各具特点,并对网络小说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进一步加剧了网络传播的马太效应,并且使小说携带上了更多的符号资本.从文学经典的形成机制来看,在当下社会多样化传播环境中,网络小说将有可能跻身经典的行列,但这种经典的意义已不同于原来的经典.  相似文献   
83.
文章认为唐朝中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中国西北政治史上区域政治比较优势开始衰变的一个拐点,而西北地区民族矛盾冲突的不断、中外海上交通技术提高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原王朝的都城从西北转移出去等,是西北与其他地区比较优势转衰、发展差距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甘肃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生态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态是后现代时期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文化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对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很多启示意义.甘肃民俗产业开发生态化战略思想包括生态优先、生态平衡、生态富民、"优生态"渗透、双向互动、生态模式、生态建构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民俗产业的基本口号、终极目标、现实意义、开发过程、内部结构、开发形态和系统构想."生态化"是甘肃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具有统管全局性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5.
<左传>丰富多样的称谓表达,是该书真实出彩的语言特点之一.尤其是以大量的谦称、卑称代替第一人称代词,以大量的尊称、敬称代替第二人称代词,称呼时故意抬高对方,压低自己,以表示对对方的格外尊重的称谓特点,更是<左传>委婉含蓄表达的集中体现.本文在肯定以上观点的同时,针对书中称谓复杂性和严密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交待是否明确、前后是否一致以及情理上是否牵强三个角度,在同先秦两汉其它典籍的校读对比中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6.
汉代拟骚诗是对屈骚的传述之作,再现和揭示了屈骚部分思想主题及艺术蕴涵,然受时代思潮、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的影响,发生了表现重心与格调的衍变.拟骚诗对屈骚的解读与楚辞评论共同深化了汉代楚辞接受.  相似文献   
87.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七律被后世奉为法式,影响至深,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创作也得到明清人赞赏,但他倡言"诗必盛唐",尤其对杜甫崇奉备至,力追心摹,对杜甫七言律诗呈现出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一点却未引起学界注意.李梦阳七律对杜诗的承继与学习具体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对民歌的态度等方面.当然,李梦阳在模习杜甫七言律诗的同时也在题材的扩大、艺术技巧的求新、诗歌风格的别样以及以民歌入诗等诸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8.
继五四启蒙模式之后,中国社会选择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方案,无产"大众"成为解放的主要对象和革命主力军。文学要参与社会发展的新路向设计,就要承载社会革命和解放大众的使命,教育引导大众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当时的文学论争中,左翼作家批判否定了"大众"认识和界定的多样性,营构了"大众"的无产阶级内涵。在"写大众"的文本中,作家依循无产阶级革命理念,将阶级"大众"叙述为社会变革的新主体。话语论争、理论引导和作家叙述共同建构了"阶级大众"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89.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九歌>文体性质问题历来争议较大,学者各执一端,讫无定论.根据祭祀仪式"仪式诗歌"在文体上多表现为"混合性艺术"的一般规律,对<楚辞·九歌>文体进行新的界定,认为<九歌>为"大文体",其中包孕"小文体".而且将<九歌>认定为"混合性艺术",对深入探讨楚辞体的发展形成过程、屈原<离骚><九章>等作与<九歌>在文体上的渊源关系等重大学术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