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7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简述了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粮食种植面积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及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受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2.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图、文、声、画并茂以及直观、生动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其意义识记、抽象思维开始初步发展,直观教学对他们仍然非常重要:视觉型学习者主要"用眼睛来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视觉型学习者影响重大。文章针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视觉型学习者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83.
考察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的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城市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84.
课程设置问题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合理、有序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试点招生院校教育博士课程设置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专业性文件缺失带来的非价值澄清、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下的培养目标"异化"、学科化倾向下的"专业"异位等问题,认为教育博士专...  相似文献   
85.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政策等要素产生互动关系。要转变职业教育区域失衡的发展现状,就必须立足二者的互动机理,建立健全能够激活互动、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因此,应以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社会结构优化、区域人力资源发展、区域政治民主法治化为基点,构建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资源分配机制、招生与就业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与管理体制等,以此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6.
优秀电影中蕴含的极其重要价值教育资源。特教电影大致可以分为智障系列的电影、学障儿童系列的电影、视障系列的电影、听障系列的电影、肢体障碍系列的电影、孤独症系列的电影、多重障碍的电影等。特殊教育学校利用特教电影,引导学生认识特殊学生的困难,开展帮助特殊学生的活动,拓展助人为乐的内涵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对残疾学生的了解。  相似文献   
87.
学校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它是由各种关系网络构成的一个"场域"。学校场域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由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围绕着知识的生产和传递,所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学校场域具有整体性、自主性、中介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具有认识导向、行为规范、榜样示范以及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88.
课程社会化:开放社会的学校课程实践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 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 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 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 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 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 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 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相似文献   
89.
心理素质及其形成机制是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根本理论问题,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探讨.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心理发生的角度分析认为,心理素质是主体依托实践共同体,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外部刺激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其核心是关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素质结构.初步探讨了心理素质及其形成的外源性机制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0.
教学论研究在转向与回归实践、变革与创新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已有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从教学论研究历史自觉的意义上而言,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史,教学论与教学论史是“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思想的历史”.这一命题的意蕴不是以教学论的“历史”冲淡乃至替代对当下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探索,而是基于“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思想的历史”,从而实现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