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09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31.
《民法典》是一部以《宪法》为根本遵循,以绿色原则为基本指引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中国21世纪的时代主题。确立绿色原则体系是民法典的使命担当,绿色原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点,确立了新时代的价值判断准则,为私益与公益奠立了双重保护原则。绿色原则为环境资源保护提供了民法依据,规范了义务约定和强制使用路径,绿色法定义务是对合同制度的创新与调整,侵权责任为生态环境损害拓展了权利救济空间。《民法典》绿色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路径是:绿色原则为生态环境诉讼提供制度基础,为侵权责任制度全面实施提供法治保障,为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提供损害赔偿依据,是推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32.
彝族地区对明王朝经营西南边疆有重要地位。明朝初期,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军事行动是儒学教化的基础,明王朝在彝族地区逐步形成卫所、屯田、土司、儒学教化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格局,彝族地区步入明王朝推行的国家治理快车道,儒学教化作为国家景观和制度安排,是明王朝在西南彝族地区推行文化软实力的安边之道。  相似文献   
933.
技术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已然全面展开,技术治理的技术应用快速更新,但存在城乡“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治理技术水平仍需提升。技术治理和技术应用的耦合是技术治理在乡村治理中效能提升的关键。要走上乡村善治之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应用、主体性价值、安全防范等,最终形成“技术应用-韧性赋能”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934.
935.
自现代民族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后发展国家纷纷效仿建立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建国模式和理论。与先发内生型国家不同,后发展国家总是面临着国家能力衰弱、意识形态危机、社会溃散、战争威胁等各种挑战,其建国之路往往更为艰难,建国模式也各具特色。以党建国就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也应深入研究的一种模式。从观念和行动两个维度来看,以党建国就是:为完成建立现代国家的目标,政党将其意识形态作为灵魂和旗帜,决定政党的主义与纲领,包括所要建立的国家形态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为此,政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组织动员群众和领导战争,在彻底摧毁原有国家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国家。以党建国模式是基于后发展国家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能否成为一种具有相对普遍意义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6.
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语言、民族习俗关系紧密。历史上,它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民族古籍以韵文体和散文体的形式记载了各民族的史诗、谜语、谚语、神话、故事、传说等,其中很多内容记载的各民族和睦共生的故事是增强各民族团结的历史印记,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民族古籍承载的内容具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功能,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37.
宋代诗论和词论中的雅俗观之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偏重于“会通雅俗”与“重构雅俗”之别。二是就内在结构而言,是“文”“质”之异。三是就情感倾向而言,侧重于“褒扬”与“贬抑”之不同。四是就审美理想而言,主要是“枯澹”与“清空”之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承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辨析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厘清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中的复杂内涵和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助于重构雅词词统。对“永依声”和“声依永”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恢复传统的歌诗传统,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3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建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位统筹、多措并举,我国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建 设硕果累累。全国各地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建设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积极丰富的实证研究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地工作模 式。学界对如何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也进行了丰富卓越的探讨和论述,提供了学界智慧,及时对其进行梳理总 结,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39.
融合程度不高是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存在的普遍问题。“知-行-演-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学专业彰显学科特色,将专业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嵌合的创新性尝试。以社会调查实践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无痕嵌合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从情感依附到内化于心,从行动自觉到知行合一,可为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供给实践范型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0.
单位正义共识是单位员工基于对单位制度设置的实体正义、单位制度运行的程序正义而形成的权利义务观念、自由平等意识、合作共享理念。单位正义共识的构建,需要包括选拔得当、奖罚分明、及时反馈在内的单位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包括制衡机制、博弈机制、协调机制在内的单位平衡机制的有效生成,需要包括利益整合、制度整合、价值整合在内的单位整合机制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