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何立入冥"故事发轫于宋人笔记,繁盛于清代文学,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微而著的文学化进程。其演变过程中所彰显的独特的道德意义、出世之思,作为游历地狱故事主题之外的变调,与"胡迪骂阎"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秦桧冥报故事的多样形态。  相似文献   
62.
元代婚恋剧是元杂剧创作的一种。元代婚恋剧在主题倾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出现了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简单地说,就是尚情倾向。这种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大团圆结局有深刻影响,直接启迪了明代汤显祖“情至”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63.
整体与规范中的有限超越--十七年女性创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创作同样处于"规范"中,但并非文学整体或历史的纯粹平淡部分.它拥有这一代文学中较多的一流作家.它淡漠社会性别意识,但并未使性别内涵完全消失.初期的女性社会动员题材结合婚姻家庭问题表现,契合"男女都一样"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转型时婚姻家庭变动.中期的女性成长主题,映照革命胜利历史与国家民族成长中的女性社会解放与成长.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多跨越题材"等级"局限,顽强表现了女性创作倚重"爱情"主题以及述写"自我"的倾向.  相似文献   
64.
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国内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一讨论为重新认识自然美提供了理论助力,甚至长期困扰中西美学史的“自然美的难题”也会因此得到解决。但是,生态能否成为美学问题却是极易引人质疑的,因为生态美不能代替自然美,它缺乏自然美这一范畴在现象与本质之间进退自如的特点。目前国内讨论生态美学的意义不在于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而在于可借此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在于为重构一种新自然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这种新自然美学的“新”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美的范围得到拓展:生态、景观、环境共同构成了自然美研究的整体轮廓;(2)自然美的本质被重新界定: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自然观为自然美提供了自我完成的审美本质;(3)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被重新确立:单向度的“人审自然”让位给人与自然对象的互动和互赏。  相似文献   
65.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运,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体现出反封建的文学启蒙精神.林海音也由此成为台湾女性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6.
翻译文学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作为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苏曼殊的翻译成就和史学意义至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译学思想的梳理更是付之阙如。其译学思想可归整为以下三点:一、选材精审,注重原文审美价值,反对“必关正教”;二、精通原文和译入语,“按文切理、语无增饰”,反对“浇淳散朴,损益任情”;三、“陈义悱恻、事词相称”,以使达到神韵与形式的统一。这种抵制“意译”末流、追求文学审美价值的文艺观在当时翻译界可谓空谷足音。  相似文献   
67.
章太炎的“魏晋文章”有师承渊源的因素,即远承汪容甫、李申耆,近袭谭献;章太炎的“魏晋文章”在近现代文学的过渡之际,对于一代文风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周氏兄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写作的两大风格。  相似文献   
68.
癫狂边缘的审美诉求——感悟福柯的"哲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似乎已成为了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其哲学试验就像在其精神导师尼采那里一样,实际上都是"上帝死了"之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某种精神赌博和灵魂冒险.这个过程既体现为一种审美诉求,又具有某种可能会导致哲学主体疯癫的歇斯底里性质.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哲学行为"的现代性实质及心理实质的探考,试图对现代西方人文语境里某种精神"病症"进行诊断,以期唤起某种新的心灵期待.  相似文献   
69.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四十余种,此四十余种书后世几乎全部亡佚。今凭李注尚能窥唐前部分别集之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李注不仅援引唐前别集中资料注释《文选》,还据别集中原文与《文选》诗文作比勘与考证,保存了文本的一些异文,显示了《文选》诗文在别集、总集中的一些不同面貌,可为探讨《文选》诗文前源文献以及《文选》的成书情况提供线索,并有助于考察唐前别集的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