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本文从人权的角度叙述了中国人权的发展特点、少数民族人权发展与保障,并用事实说明西藏地方人权发展的成就,以此戳穿达赖对西藏人权的污蔑。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格特征问卷和人际关系量表对3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在性别、学科性质、学制及是否独生上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水平在学科性质与学制上有显著差异;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人际关系有显著负相关;外倾性与人际关系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明及生态文明并非在人类产生之前或与人类一同产生,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对长期以来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消极后果经过认真思索并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的结果;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深刻的历史反省。就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而言,并非独立于其他文明之外,而是以其他文明为基础,渗透于其他文明之中。就它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关系而言,并非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下一个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各级电视媒体的不断改革以及电视新闻类栏目的整合,大编辑部意识在各级电视台不断得到强化,深度报道、社会新闻、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类报道居有量明显增多,新闻的时效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人文化”和电视新闻的特点。针对这些变化,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应对,作好上送新闻节目、提高上送新闻的采用率,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张海的清美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先生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杰出的艺术才华,为我国书法事业的繁荣贡献颇多,其书艺近乎臻至大巧若拙的清美境界,具体表现为清雄雅洁的艺术语言,清奇瑰丽的审美意象,清空俊逸的独特风格。张海清美书风的形成,其因素是多元的,而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精湛纯熟的技法,渊深广博的学养,雪洁冰清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作爰田”一词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是晋国在韩之战战败后为恢复国力而进行的一次变革。其最初在晋国实施的范围十分有限,主要是将韩之战中阵亡士兵原先拥有的土地重新分给其家属,以此获得“国人”的支持,进而使得夷吾(晋惠公)一派势力在晋国能够继续执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历史重任和现实使命出发 ,探讨现代党政领导干部有效开展领导工作和完成历史使命应当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工作技能 ,进一步全面论证党政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素质的意义、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废立皇后是唐朝初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对这个事件的研究却不多。通过微观的内视与宏观的研究发现,这是一次由个人感情纠葛引起,进而转化为一场政治斗争的事件:唐高宗因私情而与武则天联结在一起;王皇后因与萧淑妃争宠而助高宗引武则天入宫;武则天因问鼎皇后宝座而使情感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高宗的家事化处理因李义府之策而转化为国事化处理,又因李责力之言复回到家事化处理方式上来,最终确立了武则天的皇后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琰 《社科纵横》2014,(5):172-175
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理论对英语学困生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对师生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的特点和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主体间性"视阈下英语学困生互动教学模式,指导和优化英语学困生教学实践,改善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促进英语学困生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