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型教育。因此 ,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教学观。  相似文献   
82.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人所实施的拯救,异化世界中的人若失去了自由体验的滋养,异化的现实中若没有审美的发生,人类将在存在的虚无和恐惧中、在对自我拯救的绝望中趋于疯狂和荒蛮。诗人作为审美创造的主要参与者,在反抗异化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坚守自己作为自由与诗意的捍卫者与守望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83.
在《林兰香》的文本世界中,凝结和传导悲剧精神的载体就是大量出现于文本世界的死亡叙事。通过对消解了"死"的恐怖和无奈的死亡场景和死亡意象的建构,《林兰香》不仅具有了以"死亡"作为救赎途径的悲剧意蕴,也使《林兰香》获得了优于"艳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美学品性。可以说,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中,《林兰香》的作者第一次深刻地揭示出生命"有死"的本相。  相似文献   
84.
王刚 《理论界》2007,(11):77-78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然而,由于该条民事诉讼立法的模糊、简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导致这一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部终局判决制度的法理分析、价值考量,就一部终局判决制度的适用条件、范围、限制情形、既判力以及上诉处理等问题提出初步构想,以期对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5.
儿童品格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性伦理学以“德性”为研究主旨,以“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 人”为核心议题,以“人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为理论旨归,重视德性的内在价值和实践品性、人的完整性以及生活的公共性,对 儿童品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德性伦理学”的视角,儿童品格教育以立足品格的内在价值培育具有实践品性的 “好品格”、成就完整的“好人”、创造共同的“好生活”为价值诉求。为此,品格教育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重塑教师对品格 的价值观念,以弘扬品格的内在价值;第二,立足于实践活动,以彰显品格的实践品性;第三,打破品格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以促进儿童的优良品格在不同时间和场域中的完整性;第四,重视公共品格教育,以培育关心集体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直线型蝴蝶定理 ,给出了一个新的推广形式 .  相似文献   
8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推动了案件质量的提高,切实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法律规定的不明确,该规则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基本国情下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笔者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些设想,希望对促进国家法治进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8.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宣传家 ,以往史学界因其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孙”、“拥袁”、“反对代议制”等问题 ,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前后章氏由进步转向倒退 ,由革命转向反动。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有偏颇之处 ,应当把章氏的主张与活动放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 ,通过比较他与本阶级其他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方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孙逖是唐代著名文儒,其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孙逖家族出自乐安孙氏,早期发展史面目不清,魏晋南北朝时期,孙氏家族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唐代则是孙逖家族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多有著名、知名之士.在悠久的家族承传过程中,孙逖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由"尚武"变为"尚儒"再变为"文儒兼修"的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良好家风,为推动家族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相似文献   
90.
《三国演义》一方面流露出较浓厚的“天命”色彩 ,认为“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另一方面 ,又认为“天道变易不常 ,岂可拘执 ?”从而积极肯定“人事”,热情歌颂人的主观努力 ,赞扬建功立业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这种矛盾建构 ,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哲学虽有重“天命”、“天理”、“天道”的一面 ,但同时又主张“权变”,赞扬“人”的崇高 ,认为“人”才是天地的核心。这种矛盾建构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 ,它统一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