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246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和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工具 ,论述了跳跃式经济发展的两种大推进工业化模式 ,以及由制度结构变迁引发的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 ,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扩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2.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启人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对儒学的现代转换做了巨大努力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缺陷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而这一点正是学界在研究梁漱溟乃至整个现代新儒学时所忽视的。认真探讨这一问题 ,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 ,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3.
面对现代经济学淡化伦理和中国经济伦理失范的现状 ,对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经济的伦理关怀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4.
从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 ,到江泽民同志进而提出了“创新动力论”,并筹划建立完善当代中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说明我国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 ,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 ,亟待创新解决。江泽民同志最近的三次讲话表明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 ,是不可替代的 ,它构成了中国知识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55.
明清之际,陕西商人走南闯北,创造了辉煌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历史.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即注重质量管理、产销结合、改革创新和品牌意识.研究陕西商帮成功的经验,可为重振陕商雄风、发展陕西的市场经济提供很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6.
乾嘉之际随着学界复古思潮的兴起,中国传统数学也得到了学者的重视。“谈天三友”焦循、汪莱、李锐在深入钻研秦九韶、李冶等数学著作的基础上,对高次方程解法和天元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使方程论成为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的数学思想已接近于代数基本定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57.
现阶段我国属于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未来应当以构建大陆法系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目标,并着重从确立民事诉讼价值论和目的论、改革诉权制度、落实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革新证据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  相似文献   
58.
对韩城地区进行了为期60天的调查,发现山庄子的兴衰在古代韩城地区农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对此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当今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变迁过程说明,人地矛盾是促使宗族剩余劳动力进入山区经营山庄子的根本动力,同时,又在一定政策的鼓励之下,步入了其繁荣发展期,从而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有效补充形式。但是大量人口的过度进入,却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导致气候改变,林地、草地锐减以及土地产出下降,从而使山庄子的发展陷于停滞,无可奈何地步入了衰退期。  相似文献   
59.
以陕西和广东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问卷调查为数据分析的依据,问卷涉及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人行为参与、环境评价参与和诉讼参与五个方面。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环保公众参与水平整体高于陕西省,在环境知识和环保态度方面二者差距较小,而在环保参与行为方面差距较大。为此文章提出提升陕西环保公众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十一五”期间,西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拟确立为:搞好“四个兼顾”,着力解决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坚持“三个带动”,不断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突出“两个培育”,重点抓好西部经济发展的两个薄弱环节;强化“一个支撑”,努力消除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