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0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41.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442.
本文基于最新数据和新近拓展的相对分布方法,分析1995—2018年我国居民收入极化的变动趋势,侧重研究2013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实施后收入分配极化的最新变动,讨论极化变动的微观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后我国居民收入极化出现下降趋势,高低收入分位的极化水平都显著下降,说明“提低、扩中、限高”政策有效逆转了收入极化趋势。城镇化和高等教育扩张等禀赋因素降低了下层极化,而教育和就业等市场回报率下降减弱了上层极化。城镇中、低收入人群比重和农村中、高收入人群比重均增加,全国中间收入人群规模扩大,使得我国居民收入纵向极化显著下降。城乡群体分割下降后,使长期存在的城乡极化明显减弱,这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转型的重要契机。要进一步关注市场化带来最低10%收入人群的极化,防止财富不合理的过度回报带来最高1%收入人群的上层极化,从而减少收入纵向极化,并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43.
当前极低生育率下如何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更好理解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付出的“隐形代价”,可以为三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支持措施完善提供研究支持。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育行为对我国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维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生育女性,中国已育女性减少了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但在饮食健康方面有所改善。这一结果与女性生育后从生产劳动转向再生产劳动的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生育后退出生产劳动降低了女性身体检查概率,但对促进体育锻炼和改善饮食健康有一定帮助;而生育后再生产劳动参与的增加则会抑制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行为,但促使女性采取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与祖辈共同居住加剧了生育行为对女性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且消除了对健康饮食的改善作用。而女性参加办公室工作也会加剧生育行为对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并削弱对健康饮食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拓展孕产健康服务边界,实施儿童照料和体育锻炼兼容性政策,完善家庭和社会侧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以及规划女性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维护和发展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44.
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员工收入已成为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2013—2018年87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怎样影响员工收入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左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引发技能结构错配从而对员工收入产生抑制效应;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右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加速技能结构适配,对员工收入产生促进效应.(2)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通过开发产品价值、提高员工技能适配度影响员工收入.(3)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类型、不同治理水平以及不同企业类型呈现出差异性结果.因此,企业要完善支持长期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技能结构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动态适配度,使员工分享到提升知识技能的工资溢价增长,为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45.
基于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不同人群婚育推迟的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提高,初婚推迟在城乡普遍发生但并不同步,2000~2010年城市初婚推迟快于农村,2010~2020年农村初婚推迟加快,导致城乡差距先拉大后缩小;受教育程度提高显著推迟人们的初婚时间,其中,高等教育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其在推迟男女两性初婚时间的同时,降低了男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曲线的峰值向右向下移动,城市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推迟更快;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提高,2000~2010年生育推迟速度快于2010~2020年;各孩次平均生育年龄均不断推迟,其中,一孩和二孩生育推迟更明显;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育龄妇女均表现出生育推迟趋势,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推迟越明显。  相似文献   
446.
三孩生育政策下,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和优化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对现行生育保险制度与生育的关系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关注。因此,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对影响非农就业女性享受产假和生育津贴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使用Logit模型探讨“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保险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育保险覆盖比例仍然较低,生育津贴享受水平不高;学历越高、就业单位性质越稳定、所在城市越发达的女性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可能性越高;生育津贴和产假均未能显著促进二孩生育意愿,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后结果仍然稳健,但就业单位性质、城市类型、祖辈的照料支持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远超生育保险。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所提供的生育津贴水平和产假时间长短对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极为有限,企业层面因女职工雇佣成本增加,导致减少女职工数量等现象的发生,政府对此直接监管难度大。基于此,建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高生育津贴支付标准;探索建立促进育龄女性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创造生育支持的工作环境;大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弥补代际支持的不足。  相似文献   
4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单独成章统筹部署、集中表达,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作为源头活水的青年科技人才必将成为决胜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与措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448.
李帆  江波 《调研世界》2022,(5):55-61
本文基于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法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的城市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住房公积金在流动人口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上发挥着“显性福利”和“隐性推手”的作用。进一步看,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存在“人”与“城”的群体异质性差异。建议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坚持“因人”“因城”施策,在发挥住房公积金的普惠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住房消费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49.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  相似文献   
450.
乡村微治理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它是指在乡村日常生活中开展的精准、细致、有效的治理实践。近年来,乡村微治理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横村开展的农居庭院美化项目为田野考察对象,研究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研究发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村两委采用了探寻契合点的策略:探寻国家发展战略与村民观念的契合点,并推动后者向前者趋同;探寻具体工作方式与文化本土性的契合点,消解乡村微治理过程中的阻力;探寻工作目标与村民利益的契合点,达到利益均衡,实现合作共赢。可以概括为观念趋同策略、消解阻力策略和利益均衡策略。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体现了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逻辑,呈现了乡村微治理的转型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