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际航空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历来具有国际法与国内法两种法律渊源,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创设"双梯度责任"制度的同时,也为两种渊源的适用范围划定了界限。但对于《蒙特利尔公约》没有规范的事项,不能将国内法与一国的民事实体法直接等同,而应当首先适用该国国际私法的规定。鉴于国际航空事故的复杂性,以韩亚航空事故为典型的国际空难索赔不论在何国提出诉讼,均存在适用外国法的可能性。而在国际民事责任竞合的场合下,更需要先验性考虑诉由选择对于法律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一般限定在精神文化领域,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建设廉政文化的实践工作主要是廉政教育以及廉洁从政的习惯养成和氛围营造。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新阶段,由此引发了如何在法治视野下理解和建设廉政文化的思考。在法治视野下,廉政文化是一种广义文化,包括基本精神或核心理念、制度体制和管理机制、行为规则规范、日常实践和行为习惯等四个层面内容。应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建设廉政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2019年8月开放签署的《新加坡公约》通过明确肯定国际商事调解协议的执行力,正式强调了国际商事调解独立解决国际争议的价值。在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调解协议仅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地位,国内现行的执行途径与公约构建的国际商事调解协议跨国执行机制存在较大冲突。考虑到《新加坡公约》所体现的全球调解发展趋势,我国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内商事调解法律制度,包括加强调解员队伍的建设与制定独立的商事调解法,以良好衔接《新加坡公约》规则。  相似文献   
94.
随着全球公共问题的日益凸显,在全球化时代推进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建立"世界政府"的讨论变得热烈起来。近十年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使,核武器扩散的威胁以及美国霸权对世界国家的示范,国际关系学界对"世界政府"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该文通过回顾世界政府理念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不同时代国际组织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情况,对世界政府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评价。在现阶段,"世界政府"与其说是一种政治机制安排,不如说是一种治理理念。它主要着眼于全球问题,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良治。建立世界政府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拆除或解散原有的民族国家体制,它可以是主权国家的有机补充,也可以是各主权国家在应对某一跨国问题上的整合,以避免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  相似文献   
95.
经济法治视阈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联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65-172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肯綮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要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称得上是最优选择,传统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模式均有违混合经济生发延展的规制需要。经济法治的实然价值在于建构政府与市场协同联动之机制以弥合修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当下健全经济法律制度之圭臬在于复合兼容回应性、能动性与灵活性,合理厘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以及衔接区域,并对于两种机制协同联动的时点、方式、范围、程度等予以规范安排。  相似文献   
96.
欧洲现代性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缘自宗教的转向。但是,在近代中国,由于宗教的影响被现实和中国人自己因功利目的而选择的工具理性所冲击,将科学与它的原初精神基质剥离,导致在中国以科学的名义建构了一个异样的现代性。这必然会引出新问题和新任务,从而要求人们遵循现代学的原理,从全球和世界的新轴心文明眼光来筹划中国未来,将中国文化的建设当作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把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提升为文明或文化的中国思路。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在何种意义上作为第一人称研究的现象学能或者不能处理法律现象。由于法律传统上被定义为一个规范系统或一种规范秩序,目前还不大清楚对体验和某物之被给予性的第一人称进路应如何阐明关于法律现象的有效洞见。各种研究法律现象学的进路之间的差异部分地源于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在本文中,首先,我将呈现现象学如何能够与法律和一般法理论关联起来的五种不同进路;之后,我转向作为一种第一人称研究的现象学,并将这样一种研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即,尽管它处理主体间的和社会的现象,但它如何能或不能处理法律现象;最后,我提出将第一人称研究与政治的视角结合起来,作为研究法律现象学的进路之一。为此,我将考察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及其与法律关联的方式。我从一门行动现象学和多元性的视角澄清了法律如何显现出使行动僵化、从行动中产生并使行动得以可能的多重特征。针对法律现象如何能够从这一视角出发得到处理的问题,我提出了一种经过方法论反思的进路。  相似文献   
98.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在风险管理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与严峻的挑战。从风险管理思维来看,目前政府风险管理的思维还较多局限于同一风险范畴内的“就事论事”;从风险管理策略层面来看,当下风险管理策略及手段容易局限于表层的“损失控制”。因此,未来政府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警惕风险的传导变异现象,将风险传导变异作为政府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关注某一风险本身的基础上考虑该风险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变异为其他性质的风险,以及该风险借助突发事件变异为其他风险事项“导火索”的可能性。同时在风险应对策略方面,政府部门应着重建立风险能量的阻断机制,疏通风险能量宣泄渠道、优化风险管理手段与工具的组合策略,从而注重预防风险在深层的能量积累突变和性质转化。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与著作权保护形成的专有领域相对而言的概念,公共领域保留的理念和原则在著作权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具有最终进入公共领域的性质,公共领域也是维系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机制的重要保障。作品中不受保护的事实、题材即属于典型的公共领域和公共资源范畴,在著作权保护实践中应注意加以排除,以明确著作权保护的边界。我国著作权法在实施中应当在加强著作权保护的同时,注重维护公共领域保留原则,以更好地实现其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00.
罪的缘起     
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禁忌,进而衍生出罪的概念和规范,现代犯罪只不过是原始犯罪的延伸,是文化变迁的结果,文明社会犯罪无异于古老社会的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