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8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2.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精神财富,必须要世世代代弘扬和继承。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借鉴红军长征途中的方式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和服从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33.
晚期希腊哲学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开始了新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伦理色彩的加浓,密切关注人与社会问题的,哲学的实践性得以凸显出来。笔者认为解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不仅有助于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对今天哲学的发展也具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水土保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主体和客体的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5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分析认为创新性人格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群体,学术与教学水平并重的教师群体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与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而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则是其实现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最后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能力的建设提出了3条对策。  相似文献   
35.
1925年10月,广西颁行《人民告发官吏暂行办法》,赋予民众请求撤销或变更行政官员违法损害之权利,随后民众援引该法控告官吏尤其以县长为被告的"民告官"案件大量涌现。通过对此时期广西民众控告县长案件的梳理发现,尽管此类案件的处理从实体到程序,都并未严格遵照法律规范,是一种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司法行为,却张扬和强化了公权力与民权诉讼地位平等以及通过法制平台弥合社会利益冲突的理念。"民告官"热闹背后,宝贵地呈现出现代性法制气象,即便其成色因政治竞争背景而削弱,也与当时中国社会整体现代性进程不大协调,却映射出剧变时代民国社会治理和法律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36.
文化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是文化遗产传承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物理空间中存在的多元实践要求为文化遗产寻找一个适宜的传承场所,而社会空间中涉及的多重关系则呼唤走一条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和谐之路。只有把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结合起来综合考量的文化遗产传承,才能体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37.
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反贫困的困境及政策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形势进入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的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两无人口”数量巨大,兜底脱贫压力激增,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大,农村贫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反贫困“造血”功能不足,救助标准过低,兜底脱贫作用有限,救助政策简单叠加,能力提升政策缺失,低收入群体争当“贫困户”。面对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反贫困的新形势,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亟需强化兜底脱贫保障和政策衔接,更加关注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规避救助依赖,建立贫困风险预警机制,注重贫困者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8.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文章采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为进一步揭示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形成动因,通过考察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两两组合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的影响,采用空间重心模型分析各两系统的空间匹配程度,发现由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两系统的空间匹配程度增加,逐步凸显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的支撑作用;而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两系统空间配置效率的下降阻碍了其对三系统耦合协调支撑作用。厘清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形成的动因,并为提高其耦合协调度水平提供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0.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未能处理好文化因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有关民族教育政策的误读和对民族教育"特色"的误解;二是后现代思潮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滥觞。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制约性,树立国家认同的高层次性观念,注重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民族性,坚持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教育研究处理民族性的恰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