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26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前,网络视频实时在线评论激增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成为重要议题。以往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研究多集中于个人行为结果方面,而缺乏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问题的关注;同时,现有视频网站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的管理也存在诸多局限。以爱奇艺视频网站热度榜中的电影为样本,基于信息质量维度框架并采用Tobit模型对实时在线评论用户认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时在线评论的新颖性、相似性、情感倾向性和信息丰富性,均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用户认可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新颖性和相似性影响作用最大。视频网站可以据此进一步强化实时在线评论管理,改善用户的体验,保持用户的粘性。  相似文献   
42.
《新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别具一格,主要在于其理性和价值。欧阳修对《周易》和《春秋》的认识分别体现为《新五代史》的理性和价值,这种《周易》易理和《春秋》大义的结合,使理性通过价值具有道的正义性,而价值通过理性体现为至上性,二者关系是理性决定价值。《新五代史》理性和价值在学术上的纵横维度表明,其虽具有宋学的特征,但与理学尚存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3.
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中国古代农书中记载着诸多农事信仰活动。农事信仰的背后始终贯穿着先民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理解。从祈农到种植宜忌等可以窥见先民在农事活动中驱疫避邪、祈丰纳吉心理。  相似文献   
44.
不完全信息下的一种信用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一类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信用评价问题,即存在信用参考信息不完全或样本数据较少,以及某些指标数据为区间数等。文章首先考虑具有不完全信用参考信息的情况,在分析这类问题特性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DEA),提出一种以拒绝案例集构造参考单元集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DEA模型。然后,进一步考虑带有较为复杂区间指标数据这类具有不完全指标信息的信用评价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信用分析方法,最后采用算例说明本文提出方法的合理性。由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处理信用信息不完全和指标数据不完全的情况,故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总体上梳理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结讨论的得失,探讨深化研究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人们所说的“普世价值”概念是多义的,可以分为客观形态的普世价值与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对于所有人来说,其跟外界客体的普遍价值关系,由此而言的普世价值,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人类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就依赖于这种具有极大普遍性的普世价值。但是,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却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不过,某些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的确可以达成某种价值共识,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视域内的“人”的出场路径。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与追问所做出的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内,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48.
In this paper, by relaxing the mixing coefficients to α(n) = O(n ), β > 3, we investigate the Bahadur representation of sample quantiles under α-mixing sequence and obtain the rate as ${O(n^{-\frac{1}{2}}(\log\log n\cdot\log n)^{\frac{1}{2}})}$ . Meanwhile, for any δ > 0, by strengthening the mixing coefficients to α(n) = O(n ), ${\beta > \max\{3+\frac{5}{1+\delta},1+\frac{2}{\delta}\}}$ , we have the rate as ${O(n^{-\frac{3}{4}+\frac{\delta}{4(2+\delta)}}(\log\log n\cdot \log n)^{\frac{1}{2}})}$ . Specifically, if ${\delta=\frac{\sqrt{41}-5}{4}}$ and ${\beta > \frac{\sqrt{41}+7}{2}}$ , then the rate is presented as ${O(n^{-\frac{\sqrt{41}+5}{16}}(\log\log n\cdot \log n)^{\frac{1}{2}})}$ .  相似文献   
49.
戴震深明音之流变有古今的道理,在考古和审音的基础上,精研古音系统、发明语转规律,并将之运用于校勘。经其弟子段玉裁、王氏父子的发扬光大,以古音为钤键的校勘方法成为清代校勘的一大特色。戴震发凡起例,开始随文总结义例、误例,指导后学。义例、误例总结虽有后出转精之势,陈垣《校勘学释例》标志着清代校勘学体系的形成,但就其研究思路而言无不取法于戴震。戴震崇尚古本但不盲从,他凭借自己坚实的小学和文献功底,大胆改正古书讹误,形成定本刊行于世。段玉裁、王氏父子等步其师之武,最终形成了与以卢文弨为代表的对校派相抗衡的理校派。戴震对清代校勘学的形成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50.
清代台湾平埔族常有迁移他处、别置生业的现象。导致平埔族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风俗习惯、人口膨胀、权力竞争、汉人挤压以及带着从汉人处习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向外扩张移民等等。这些因素有的迫使平埔族不得不无奈地进行迁移,而有的则吸引平埔族主动、理性地进行迁移。整体而言,清代平埔族的迁徙可谓是在无奈与理性之间的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