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58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管理学   2440篇
劳动科学   97篇
民族学   1836篇
人才学   529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8418篇
理论方法论   1539篇
综合类   13746篇
社会学   2123篇
统计学   336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85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2106篇
  2013年   1751篇
  2012年   2114篇
  2011年   2451篇
  2010年   2242篇
  2009年   2273篇
  2008年   2939篇
  2007年   2113篇
  2006年   1539篇
  2005年   1369篇
  2004年   1090篇
  2003年   896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889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回顾过去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正视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先进性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它是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战略思考;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方面的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六个新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92.
调查报告以实地考察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对贵德三屯的历史、民间信仰、风俗民情及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述,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由此勾勒出“贵德三屯”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变迁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993.
传说在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早期历史的研究中,传说的作用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以传说为切点,通过藏汉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就会发现:传说不仅是文字产生之前历史的最重要载体,并且在文字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对历史著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西藏早期史著中的传说和传说中的历史真实进行分析和辨别,无疑会对西藏早期历史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集民族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在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逐渐成为濒危文化遗产之际,"乌日贡"大会无疑承载着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995.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996.
吉林市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近万人,占总人口1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形成的分布格局已被打破,呈现出“大流动、大分散,小聚居”的态势,城市民族工作日益凸现,社区民族工作已摆上工作日程。一、 抓调研,把握新情况,探索民族  相似文献   
997.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因素作用,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滞缓而漫长,整体呈现出数量少、形式单一的特点。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大背景的改变,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的渠道和机会得到极大增加,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农业和资源状况以及西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现实环境,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当前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七大主要特征,面对今后西藏农村劳动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1):90-10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原地名的历史沿革,接着概括了太原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的时间。然后将太原与附近有关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地带来探讨伊斯兰教在这里的普传。紧接着又扼要介绍了明、清、民国三代外地穆斯林向太原的逐步移居、10个主要穆斯林姓氏的职业情况及清末的一些穆斯林商号。随后重点介绍了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成就,列举了其中的众多碑刻牌匾;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傅山与梁、文、李等姓穆斯林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回儒或回汉文化交流。最后探讨了太原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关于地域社会的构成,宗族继嗣理论注重宗族裂变的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则强调"女性交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摩哈苴彝村口述史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宗族裂变分支的散布与婚姻联盟的范围在地域上可以是吻合的,由此消除了继嗣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对立;第二,在父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男性的继嗣"与"女性的交换",而且也存在着"女性的继嗣"与"男性的交换",后者亦为地域社会构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印度东北部的历史当属阿洪王国的历史.阿洪王国是十三世纪上半叶由侗台语民族之一支的阿洪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建立的国家.阿洪人的先民属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与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有直接的族源关系.与周边的山地民族相比,阿洪人拥有先进的稻耕农业技术,并由于文字、宗教、政治、军事体制等因素,使其得以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人口比例、交流与融合方面的变迁以及内部斗争的消耗,加上英、缅等外部势力的入侵,终于让延续了六百年的王国灭亡了.本文在探求阿洪王国历史的同时也对阿洪人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审视他们是融入还是脱离印度的主流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