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80篇
人口学   342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2223篇
社会学   62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郝瑞教授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来 《民族研究》2007,13(5):85-93
通过对相关彝、汉历史文献的分析,结合田野资料,从主位的角度,考察了彝族的族类自称、族源、世系的自我认识,是否属同一群人的自我界定,族内婚意义上的联姻情况等,以此表明,民族识别以前,在今天被划定为彝族的人群中,在较大范围内应当存在着族群意义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92.
赵杰 《回族研究》2007,(3):16-20
本文从康德"心灵里崇高的道德"与毛泽东"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和《古兰经》关于"三状"源于心灵为序,从历时上评述了回族荣辱跌宕、历尽沧桑,"几度春风,几度秋雨"的心路历程,从而揭示了他们心灵沐风栉雨后更加清净的壮美。又从共时上亮化出回族忍辱负重、自尊自强的坚实心力,最后凸显出回族"先忍后强"的心灵之道对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充实,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启发。  相似文献   
93.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与藏族交错而居,两个民族长期相互接触,由于族体规模上的差异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文化传播中主要表现为蒙古族对藏族文化的采借和适应,以致从外部特征似难将当地蒙古族从藏族中分辨出来。但细加考察,蒙古族的客观认同和主观心理归属感仍然清晰可见。在融洽的民族关系中,蒙藏之间仍然保持着融而未合、和而未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法律制度多循魏晋,但当时一些有为君主为了适应特殊情势的需要,在取舍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在行政、刑事、民事、经济、婚姻、司法等制度方面均有所建树,从而使十六国时期的法制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95.
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群"与"民族"概念上存在着交叉关联.族群关系、民族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构成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述特殊的社会关系,族群关系却可以化解民族关系表述的"潜在危机".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是民族地区普通中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普通中学教育技术应用的背景,加强对此类教学资源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好服务于教学,提高民族地区教学实践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97.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回”原为一个以宗教来认同的族群集体。建国以后 ,国家承认了“回回”的民族身份 ,定名为回族 ,并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进一步将原一律包含进“回回人”中的别具自身文化特点的一些群体识别为单独的少数民族 ,如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这样 ,在甘青宁地区穆斯林社会中又出现了一道新的社会边界———民族。那么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在这个由宗教提供最主要的社会互动关联体系的社会中 ,人们如何区分群体 ?怎样确定群体之间的互动规则 ?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社会边界和国家认定的民族边界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族群边界是什么 ?本文试图以保安族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考述北魏、北周、唐时期出现的诸多追祖李陵的现象,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讨论中心,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来重新梳理和解析此类深为学界所质疑的追祖现象.本文还结合时代背景,将李陵视为一种胡汉杂糅的文化象征符号,探讨了其在北方游牧人与汉地农耕民接触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平台上,经过新一轮的民族互动,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各民族实现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Drawing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including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archival stud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civil society’s role in foregrounding the agenda of women migrants i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M&D) fora, and reflects on its role in realising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Yet, the dominant narrative within the state-led Global Forum 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GFMD) tends to be a gender-blind migration for development approach, which emphasises national-level economic growth at the centre of migration processes, while negating the subjectivities of women migrants and neglect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economy; this approach diverts attention to a narrow focus on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forms of financial remittances.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GFMD as a site for gender mainstreaming M&D, we reflect on lessons learned as we look forward to achieving the SDGs. We argue that while the SDGs include some significant provisions for women in migration, only critical civil society advocacy and activism networked within grassroots organisations can addres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necessary (such as a re-articulation of the care economy to valu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work) to transform and improve the lived realities of women in migration and realise the SDGs in a manner that fosters their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