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5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全社会共同发展。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着经济发展落后、边民生活水平与内地差距较大等问题。社会各方面力量要群策群力,通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扶贫政策的造血功能,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等各种途径,加快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社会融入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中国五大城市农民工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偏低,主要涉及居住、社区、经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就业、健康等7个关键的影响因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既有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有经济因素的复杂影响,特别受制于广泛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的结果.所以,要以限制排斥、促进融入为农民工政策行动的目标,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63.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土司制度,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并为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国家权力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现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大一统”。西南土司地区各族民众在共同拓展中华疆域、共同发展祖国经济、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文中简称“四个共同”)的过程中,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土司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的转变,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4.
西南战略大气区辖云贵川渝四省(市),是目前国内集天然气生产、输配、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天然气市场,其天然气供需平衡关系着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基于天然气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大区域天然气市场储备体系是维护区域能源安全、区域社会经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储备还仅局限于天然气产品储备,其他市场要素储备亟待研究,天然气市场储备仍然是区域能源危机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首次提出天然气市场储备体系概念,以西南战略大气区市场为例,构建起天然气市场储备体系框架,同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储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5.
历史上不同地区人们对生育重要性的一致认识构成了两性社会差异的滥觞,生育逐渐由生理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剩余财富的积累不高,社会公共物品短缺,社会内外分层均不明朗,在两性的生理差异向社会差异异化的过程中,社会尚未完全达到以刻板观念设计性别的程度。只要两性的生理差异还存在,女性在生育劳动上的主要负担不变,女性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很难像男性一样宽广。  相似文献   
66.
西南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西南地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分析了西南地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扶持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对西南地区高校教师培训实行经费、学位等政策倾斜、加强对口支援与学术支边、建立远程培训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培训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67.
郎玉屏  刘毅 《民族学刊》2022,13(1):73-81, 139
中央王朝在清代雍正朝改土归流以前从未对西南边疆实现过直接统治,导致儒学教化长期缺位而使西南边疆的大部分区域仍然处于“化外”阶段。清朝入关以后,“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逐渐形成并在西南边疆得以政治实践,西南边疆因此具有了和内地一样实施儒学教化的条件。清政府把儒学教化思想与西南边疆治理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西南边疆儒学教化思想体系,铸就了西南边疆与祖国内地持久的、稳定的、多民族的大一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68.
成臻铭 《民族学刊》2014,5(1):59-69,110-112
申报世界遗产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新事物,中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为土司遗产申遗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司遗产申遗,最关键的是能从遗产本身发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在找寻突出的普遍价值过程中,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研究的盲点如"土司"一词语境不清等被呈现出来。正因为此,土司学有必要加快与国内外致力高原、山地、河谷、海岛社会治理研究的各学科对接的进程,以广泛分布于此"土司区"为视点解决土司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服务于土司遗产申遗以及当今的国家与社会。  相似文献   
69.
韩利  谭勇 《民族学刊》2017,8(3):84-89,126-127
作为中国曲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因历史原因和它的口头性特征,以及某些民族文字的缺失,在理论方法和个案研究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处于研究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的状态.本文拟回顾、梳理、总结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成果,简介曲种,分析其独特性,探讨如何进一步充实、丰富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学术内容,为推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健康发展、丰富中华艺术文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0.
马强 《民族学刊》2019,10(4):62-68, 118-119
历史上的土司制度设立之初,其辖区与经制州各有畛域,互不侵犯,即所谓“蛮不出峒,汉不过境”,土司政区的地理沿革相对稳定,大多沿袭传统地域。但随着明代后期中央王朝与西南边地民族关系的紧张及其土司之间土地的侵夺,土司辖区时有扩张与盈缩;土司政区的起源与形成有三种,世袭领地、朝廷赐封与战争扩张。明清时期西南的强势土司大多侵占吞并周邻地盘形成领地纠纷。如明代播州、容美、酉阳土司甚至公然侵夺卫所屯堡。土司之间的领地纠纷往往由地方经制州长官的仲裁与调整,而土司的领地扩张与领地纠纷引起的民族地区冲突也是明季至清代前期中央王朝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