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772篇
丛书文集   232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674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一项涉及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是新时期中华民族走向更大包容性、更强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搭建"五心"平台,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五条路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3.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对城市发挥的积极功能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作一概述,并从社会工作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就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4.
7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人口流动,更多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就业.作者对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与之相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全纳教育视野: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变迁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问题,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把全纳教育理念导入基层学校并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微观干预,有利于推进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化进程,进而推进"全纳社会"的形成.文章以全纳教育为视野,从社会环境、学校实践和家庭关系三方面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中实施的现实性,认为混合班制的学校教育是全纳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7.
林天宏  周凯莉 《社区》2009,(22):61-64
对于任何一个贸然闯入的外来者,天通苑——这个坐落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巨型社区,都像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谜题。  相似文献   
78.
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京津冀流动人口县级截面数据和定量模型,对影响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域单元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各地区流动人口增长的内部差异明显;无论京津冀区域外还是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均向北京市和天津市集聚;近几年京津冀流动人口增速虽然减缓,但向京津集聚的趋势未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影响最大,社会因素的影响次之,流动人口密度滞后效应再次,平均海拔影响因素最小.基于此,提出制定倾向河北省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包括注重发展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河北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庭内部的代际影响,父代的流迁行为将对子代的居留意愿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子代实现“留城”行为.  相似文献   
80.
生育意愿是夫妻双方对生育行为的共同意向且夫妻双方相互影响。人口流动容易导致夫妻分居两地,那么流动人口的配偶随迁情况对其生育意愿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使用二维交叉表和排序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配偶随迁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约21.5%的单独夫妇流动人口明确表示会再生育一个孩子,说明他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而且更倾向于选择在未来较远时间进行生育。配偶随迁显著地弱化了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与配偶未随迁的流动人口相比,配偶随迁的流动人口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对数发生比降低0.135个单位,说明尽管夫妻一同流动会提高生育可行性,但由于流动人口夫妇一起进入新的环境中,生育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生育成本也大幅提高,最终降低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对于明确有再生育意愿的流动人口,配偶随迁也会推迟再生育时间。另外,流动人口男孩偏好对其生育意愿及生育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当流动人口家庭仅拥有男孩时,他们更偏向于选择不再生育孩子,即使愿意再生育一个孩子,也更倾向于在未来较远的时间生育,存在明显的生育时间的推迟效应。总体而言,伴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存在弱化效应,生育时间存在推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