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63篇
  免费   1364篇
  国内免费   277篇
管理学   7985篇
劳动科学   541篇
民族学   1146篇
人才学   1730篇
人口学   883篇
丛书文集   12440篇
理论方法论   2722篇
综合类   27111篇
社会学   6805篇
统计学   1641篇
  2024年   558篇
  2023年   1880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967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1051篇
  2016年   1220篇
  2015年   1768篇
  2014年   4037篇
  2013年   3011篇
  2012年   3646篇
  2011年   5484篇
  2010年   4563篇
  2009年   4305篇
  2008年   4290篇
  2007年   3229篇
  2006年   4047篇
  2005年   3072篇
  2004年   2361篇
  2003年   2797篇
  2002年   2607篇
  2001年   1970篇
  2000年   1328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文章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有识之士和部分官兵所掀起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反战运动,是一支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抗日力量,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日人反战运动发生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2.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贵族青年知识分子 ,贾宝玉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不能摆脱阶级和出身所给予他的束缚 ,却又对此感到厌恶和不满 ;他既不能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同流合污 ,却又不能在另一个阶层———下层人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他仅仅是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多余人”。当然 ,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83.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的基地 ,应当做先进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者 ,先进文化的建设者 ,广大学生利益的维护者 ,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阵地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南。大专院校应围绕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这三元职能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才能把实践“三个代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5.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成教“两课”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本文就成人“两课”教育的意义、特点、教学原则和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6.
独生子女大学生运动项目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独生子女大学生运动项目特点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一~四年级 2 5 38名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 ,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 ,提出了改进目前普通高校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 ,及早调整课程设置 ,按运动项目特点安排课程内容 ,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将“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为战略指导思想 ,再升华为理论观点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点 ,也是其一大特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8.
由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决定 ,美国卵翼下的的“台独” ,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心腹大患 ,“台湾问题”将成为对中国国家意志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89.
“垄林”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在实质上,它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纯朴的自然生态观。傣族人民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有水稻田,没有水稻田就没有鱼米,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鱼和米,人类就不能繁衍生息。因此,要保护水源,就必须重视保护包括“垄林”在内的生态环境。傣族的“垄林”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垄林”文化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防止水患和旱灾,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己见再从生物力学论述摆动腿的摆动技术 ,并结合个人体会论证了摆动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