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77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辽代前中期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人口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辽王朝的政治核心 ,也是生态敏感地带 ,探讨这一地区的农业人口规模是研究辽代经济以及环境诸问题的前提。辽前中期是历史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人口最多的时期之一 ,主要包括编户人口、提辖司户人口以及迁往中京地区的人口 ,三部分人口约 3 5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 ,主要将编户人口与提辖司户人口列入农业人口范畴之内 ,并未考虑迁移人口与迁出地之间的关系。其实 ,由西拉木伦河流域迁往辽中京地区的人口均属农业人口 ,同时也是辽前中期西拉木伦河流域农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列入 ,即全面复原了这一地区的农业人口规模。农业人口规模与农田垦殖规模、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这 3 5万农业人口决定了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开发规模 ,同时也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人地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602.
欧文·拉铁摩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专家,他对长城充满悟性的见解至今发人深省。他认为,作为边界线,长城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更是区别两种社会和文化的边界线;作为农耕社会和游牧社会的中间过渡带,长城地带具有鲜明的混合社会的特征,汉地中原王朝和边疆游牧王朝对长城地带的控制和争夺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强弱盛衰,并推动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互动整合,形成中国历史的循环发展模式;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陆权时代的长城边疆是中国对外事务的中心,虽然海权时代的兴起一度使人们淡忘了亚洲的内陆边疆地区,但随着20世纪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中俄两国的崛起,长城边疆的重要性再度凸显。拉铁摩尔对长城的研究无疑具有经典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但也同样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03.
西汉、唐朝和清初三大盛世是世人认可的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三大盛世从出现到结束,有一些内在规律可寻,后人多有研究。对于执政者而言,从以民为本、权力监督、选才用人、统治策略等方面借鉴盛世出现、持续的经验,有利于执政者抓住关键、找准方向、审时度势地调整政策;从反面吸取盛世衰亡的教训,有利于执政者面对现实、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消除社会矛盾。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最终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小康社会实现,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好态度。  相似文献   
604.
“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毅鹏 《人文杂志》2012,(1):155-160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605.
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须厘清三大关系,即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核心价值观凝练中的凝练原则与具体表述之间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特定概念必然具有客体/客观与主体/主观的二维性,因此,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从客体/客观与主体/主观两个维度来进行;在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之外又提出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仅仅具有使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和细化的意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能急于求成,“确定凝练原则”应该优先于“凝练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606.
西藏三大经济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Theil熵和变异系数两个经济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西藏中部经济区和东西部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文章认为主要是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自然条件及市场规模等差异导致了三大经济区差异,最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努力促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07.
争论多年的“三大戏剧体系”仍然包含着诸多意犹未尽的话题。考察新旧“三大戏剧体系”需从梅兰芳到阿尔托的演变过程中了解梅兰芳的延后影响及其阿尔托的在场失语,通过在“体系”内对布莱希特和阿尔托进行比较,既可以对“三大戏剧体系”的演变作出新解读,也有助于增进对阿尔托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08.
自古以来,中缅印交角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并存和交流共生的地理区域,也是维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贸易交流的重要链环地带。在复杂地理形貌和多元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下,远距离贸易活动跨越群山和江河阻隔,需要依赖“贸易中转地带”和“中介民族”的传递输送,而持续不易的区内贸易和国际过境贸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相互联动融合发展的状况。中缅印交角地区的历史并未被完全圈隔封闭在群山峡谷之间,源远流长的区内外远距离贸易让人与物流动起来,突破了地理与人文的重重阻隔,在交流互动的历史演进中起到了未曾断绝的基础性链环作用。全面认识中缅印交角这个三国交界的重要区域多向度远距离交往交流的发展历史,把握其作为链环地带多维度形成特质,对于重新认识和讨论“佐米亚”核心区域历史发展面貌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09.
本文通过分析“通权论”与“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以及作用方式的异同,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霸权和强权主义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存在相悖之处,进而分析这些理论中“通”的成分及其作用,并对“通权论”的内涵及作用方式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通权论”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传承与拓展的结论。最后,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发展“通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1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