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跃 《四川省情》2018,(11):52-53
酒好首先要水好,其次是配方和勾兑诀窍。成都的水好自不必说,不论是府南河的河水还是井水都是酿酒的好水,形成了成都酒的浓香、甘冽、醇厚、清新、口感爽适,下喉滋润,不烧心,不辣喉,醉后头不痛,口不干,连打酒饱嗝喷出来的回味也是余香,而无酸辣辛燥。川西平原不仅水丰水美,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酿酒的历史久远,公元前四百年就有酿酒的历史记载,而三星堆的酒器足以把成都的酿酒历史推前了上千年。  相似文献   
62.
杨霓 《学术探索》2013,(6):129-132
王尔德在人生和作品中表现出许多矛盾面具,引人关注。借用韦尔施对现代审美活动的分析可以看到,王尔德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为艺术而艺术地生活”信条和人生艺术化的“为艺术而成为艺术人”信条当作“为艺术而艺术”唯美理论的注释和扩展,通过塑造矛盾面具,进行多重自我建构,体验丰富的艺术人生,使自己的审美追求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63.
重庆地区的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多被学者归入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范畴内.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者间除了存在较多的相似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差别,在目前资料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似乎不宜简单地将两者归并,作为同一类遗存.重庆地区夏商时期的中坝子遗存在继承了一定的本地文化传统外,除了与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文化存在密切交流外,还受到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峡.江地区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廊道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始终是畅通的,这也使得这一地区多见有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4.
贵州傩面具是一种民俗味极浓的视觉艺术符号,多为木制,大致有鬼神、世俗人物、动物3类傩戏角色。傩面具作为一种综合造型艺术,雕刻工艺细致,角色造型大胆、夸张,突出避邪纳吉的寓意,既象征神灵,又作为图腾符号为表演者和观看者营造了共同的意境。  相似文献   
65.
《阅读与作文》2009,(1):34-36
凯勒注视着莫里逊在自己眼前缓缓倒下去,心中一片茫然,他不明白,究竟是什么缔造了这场悲剧和罪恶。  相似文献   
66.
通过分析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之上,结合面具文化所固有的基本性态,提出了面具文化保护的基本模式,即:面具文化的保护要切实可行、运转协调,必须以面具文化为中心,以面具文化的有机载体--傩祭、傩舞、傩戏、傩俗为基础,以面具制作艺人和其载体的传承人为重点,以面具文化的文化生存空间(或叫场域)为依托,建立起一个相互链结的不可分割的保护模式.在具体实施保护的过程中,按照上述模式做到"四个重视":重视面具本身的保护工作;重视面具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重视面具文化博物馆陈列收藏和展出工作;重视面具文化的文化空间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7.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开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为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例证 ,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8.
69.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总会展示其不同的一面,以期待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适应社会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印象管理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印象管理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相似文献   
70.
鱼凫考     
作为第三代蜀王的鱼凫族,源于岷山,族属为氐族.鱼凫族以崇拜神鱼而得名,而神鱼的原型就是<山海经>所栽柢山之上的鲢鱼.(錴)鱼的神化形式就是龙鱼或鳖鱼,而鳖鱼也是同样源出岷山的鲧禹族的图腾.鱼凫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化,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时期,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和部族活动的地名.但是历来作为鱼凫族东来说证据的文物鸟头柄勺和地名鱼复,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很难归属于鱼凫,因此鱼凫族东来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