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纲上孔子讲君臣父子、孟子讲父子君臣、韩非讲君臣父子夫妻、董仲舒讲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在学派上主要涉及儒学与法家,在内容上涉及两纲还是三纲、君臣父子还是父子君臣,在立场涉及国优于家还是家优于国,在结构上涉及双向互动还是单向僵化;孟子的观点在儒学内部与孔子有异同、在儒学外部与法家韩非有异同,孟子在三纲上的主要观点对历史有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42.
《再生缘》这部弹词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作者陈端生对男女地位、价值、才能、品格等多方面的思考,抨击了“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颠覆了“三纲”“五伦”等封建秩序,并对男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本文从以上三点分析探讨了陈端生的两性观,从而印证其激进、自由思想在当世便足以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43.
虽然孔子早已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念,但大量的文本材料和历史事实表明: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儒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很少与其他不愿承认"忠君孝父"本根至上的文化思潮(如墨家、道家、佛教等)保持"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容"局面,相反还流露出"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独尊"意向.只有通过自我解构确立起以"恻隐仁爱"为终极价值的普遍主义架构,在"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儒家才有可能真正将"和而不同"的良善观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4.
作为记录东汉白虎观会议的重要文本,《白虎通义》在继承先秦尤其是西汉儒生社会秩序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变迁提出了三纲六纪思想,发展完善了儒家的社会秩序观。一是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控制的范围;二是突出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六纪从属于三纲,而三纲之中父子、夫妇又从属于君臣,有利于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三是强调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主导作用,在标示社会等级的名号器物、礼乐制度等方面,赋予道德意蕴。此外,白虎观会议综合当时流行的各种理论、学说及文化资源,并采用皇帝裁定的形式,使这一思想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至上性。因此,三纲六纪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深深影响古代中国的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道德优劣论     
一、道德的任意性人类的道德多种多样。它们的不同 ,首先表现在适用的范围上。一些道德 ,如诚实、节制、谦虚、公正、勇敢、智慧等等 ,是任何时代都提倡人们遵守的 ;反之 ,另一些道德 ,如“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言、妇容、妇功、妇德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等等 ,则仅仅是一定社会时期提倡的。由此观之 ,一切道德显然可以分为两类 :“共同道德与特定道德”。所谓共同道德 ,也就是人类共同道德 ,是任何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 ,是适用于人类一切社会一切人的道德 ,是一切社会一切人都应该…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主要讨论了陈寅恪和贺麟对儒家纲纪学说的柏拉图主义阐释。首先,本文对余英时关于陈寅恪与儒家伦理之间关系的解读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他没有正确理解陈寅恪借助柏拉图主义所表明的在儒家纲纪学说上的立场;其次,本文分析了陈寅恪和贺麟的“纲常理念说”,判别了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梳理了贺麟对儒家“三纲说”的柏拉图主义阐释的思路,指出其阐释的得失。  相似文献   
48.
从社会性别和历史交叉视角出发,引入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在对当代大陆新儒家领军人物蒋庆的“政治儒学”之“王道政治”、“弘扬三纲”、“安顿女性”等论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背后的学理、内在的逻辑和现实的效果,评估其对女性发展和社会公正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试图从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误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批判,以期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推进和落实。  相似文献   
49.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古代用以分别华夏与夷狄的主要标准。礼尤为重视的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以及男女之别,而这也正是夷夏之辨的主要内容。结合先秦儒家关于礼的论述以及《史记》、《汉书》等史籍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载,我们发现儒家所强调的礼与夷狄的文化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凹凸对应"的关系,其原因在于儒家的礼正是在夷夏两种文化的对立中形成和发展的。进一步的探究更能发现,夷夏两种文化也有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离不开各民族的努力。  相似文献   
50.
"三纲"是可变的伦理制度,"五常"是稳定的道德原则。"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即使是"三纲",也不全是提倡尊卑与服从,在《忠经》、《孝经》和《礼记》等经典中可以看到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攻击"三纲五常"这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所当然的,但新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只见糟粕,不见精华,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