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法国是西方最早开展纳西研究的国家之一,这一研究兴起于十九世纪后半叶,持续到一战爆发前,经历了短暂的繁盛,留下一些目前国内尚无留存的珍贵图文资料。但由于语言障碍,国内学界对该时期法国的研究成果了解并不多。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获知这一时期法国的纳西研究着重体现在史地、人种学及语言文字方面。这些珍贵的研究为国内弥补和完善了参考资料,同时也对当下纳西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广阔的"区域研究"视角——将纳西族置于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分离的其他民族中进行观察;注重地方文献的应用;强调资源整合,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62.
文明对话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度反思过去和寻求范式突破的关键时期,由学科层层分割和研究领域之画地为牢所形成的僵固观念和习惯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国哲学的创新与进步,如何打破中哲、西哲、马哲之间的重重壁垒,在颇显零碎而又隔膜的视阈之内重塑中国哲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新的中国哲学系统的整合与构建,特别需要包容的气度、开放的胸襟和不断的反省与调适,而开展文明间对话,在不同文化系统的相互激荡之中重新确立自我的身份性,找准自己的位置,可能是进行有效之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换言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只有在文明对话的互动和锻淬之中,中国哲学才能够走向世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我与朱立才老师,是同学,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阿拉伯语专业;是同行,毕业后都长期在高校执教;巧的是还同姓.虽一南一北,相距遥远,但毕竟有同师同业的纽带相连,容易沟通.我主编<阿拉伯世界>期刊20多年,有时能读到他的来稿;90年代中期,他与高彦德先生合作编写的<阿汉翻译教程>正式出版,也曾蒙他寄赠.  相似文献   
64.
本文回顾英、法两国“前西夏学时代”的学术史,重点评述伟烈、卜士礼、戴维理亚、毛利瑟、沙畹、伯希和、伍尔芬敦等人的西夏研究,目的是从中提取学科发展的经验,供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一直到江户时期汉学始终为日本学术的最高境界。但进入明治时代之后,日本将中国看“成落后”的国家,汉学已不再作为达到“先王之道”的学问,随之汉学渐渐地分成几门客观的、科学的学术领域。一批研究中国经典的学者及爱好汉学的作家,虽然一方面对传统中国有憧憬、向往的心情,但另一方面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从近代化获得的优势,对中国施加压力,进而改变它。在这一过程中,秉承西方列强,形成了为日本帝国主义获得殖民地提供理论支持的日本式东方学话语。  相似文献   
66.
在当前的现实语境下,相当部分论述萨义德的文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究其原因,论述者对萨义德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有意无意地忽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探讨萨义德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在对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情怀的论述中寻求正确理解萨义德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从《东方学》看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经过仅仅数十年时间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通过解读萨义德的《东方学》,我们可以认识到后殖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从而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中西交流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8.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一直是东方学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但东方学家多站在西方基督教的立场上,以难以被穆斯林接受的观点和方法解读伊斯兰,从而导致伊斯兰在西方被误读和曲解。因此,对"东方学研究"的研究极为重要,有助于对东方学正负两方面影响进行梳理,也有助于在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借鉴东方学的学术成果,并通过强化文本阅读和自主研究,达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状况,应当面向未来,建构多重复合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0.
西方涉华默片利用实景布景、视听语言和主题意蕴建构电影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其所彰显的镜像中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错位、对华人罪行的假想、对华夏弱败的认知等,这是在西方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之下,被塑造的东方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