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15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8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768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凉山索玛花     
白扬 《民族论坛》2006,(3):32-33
凉山的彝族人常常这样说:蓝天上最美丽的是金色的太阳,夜空上最美丽的是圆圆的月亮,春天里最美丽的是明艳的索玛花。索玛花是彝族人的族花,彝族人喜欢用索玛花喻女子——一个民族,竟是对这凡间的精灵如此宠爱。彝族素来就有选美的习俗,3000多年前的古彝文就曾有过相关记载。大自然馈赠给千里大凉山青山绿水,和风丽日,凉山的村村寨寨,美女如云,流光溢彩。凉山彝族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孜孜宜乍”、“呷莫阿妞”(彝族远古美女名)等民间传说,来自彝人对自然纯朴、活泼兴旺生命的崇尚。彝族民间选美,草坪为舞台,蓝天作幕布,太阳调光,风儿伴奏,…  相似文献   
62.
本文旨在简要论述藏族崇白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展及演变的轨迹和脉络 ,探索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崇白习俗得以强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进而思考民族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何以自处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材料 ,对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丧葬习俗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三教或单独或综合地产生影响 ,使此期岭南地区的许多丧葬习俗留下了它们的烙印  相似文献   
64.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丧葬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最后处置仪式和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中西方传统丧葬在举办主体及程序、墓地选址及建设、丧葬基调、丧葬用具等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不同。受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及西方文化在华传播的影响,中国现代丧葬仪式开始呈现出程序化、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摒弃封建迷信的同时,中国应该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文化最强音。  相似文献   
65.
"木吉卓"既是羌族释比经典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本文首先简要评述关于"木吉卓"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后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木吉卓"所反映的羌族婚姻习俗,以窥视出羌族婚俗变迁的轨迹及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为例,针对围绕彝族的民族表象的争议,从动态的视角入手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在美姑进行的大凉山彝族的丧葬礼仪的田野调查成果,对他们的归属集团表象的应有状态进行讨论,并对自称为诺苏集团的表象进行考察。尽管划分彝族下位集团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维系家支每个人的纽带父子连名系谱和丧葬仪礼等非日常的仪礼上唱诵的《指路经》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大凉山彝族的人们归属集团表象的现实存在与非日常性的特定场合中表现的动态的归属表象并不完全一致,后者超越了日常性交际圈。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民族识别立场。  相似文献   
67.
古埃及时代的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不外如下数端:埃及人的妇女观影响着她们的处境;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为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思想基础;埃及人的婚姻习俗保障了妇女应有的权利;埃及妇女享有的经济权力,使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古埃及时代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8.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于族群的记忆超越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记忆。社会记忆的表达和建构与生态、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人群互动等要素紧密关联,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把握它的运行机制与逻辑。  相似文献   
69.
汉唐是由立春节向现代春节的过渡时期。它表现为两个演进过程:其一为节庆日期由以立春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其二为单一型态的立春农事节庆逐渐过渡到复合型态的新年节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其主要表现就是饮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  相似文献   
70.
何智 《社区》2014,(3):54-54
辞旧迎新,年前整理家务是中国人的习俗。在节日里,除了整洁,你是否想过给自己的家也精心装扮一番呢?其实,只要用点心思,一块桌布、一束鲜花、一盏台灯,都会给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给家人一个惊喜,给节日一点气氖,让我们来给家化个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